回乡办学传画艺 困顿之中见精神
陈寿荣作品《万里金鹏》
青岛市中学教学研究会美术组同志合影(前排右一为陈寿荣)
1978年陈寿荣(右)在青岛与李苦禅合影。
陈寿荣《泰山经石峪集联》题跋
陈寿荣回到故乡潍坊,参加了同志画社最后一次画展。他挑头成立了虑远阁画庐,这算是潍县最早的一所国画专科学校,继承丁东斋的衣钵,为传承祖国的美术事业而培育人才。"文革"期间,他以画鹰寄托志向,初步找到了一种独特的画鹰方法,以篆隶书法画鹰,往往笔之所到,意趣横生,苍劲圆磐,穷极万态。
陈寿荣受邀参加画展 丁东斋一席话引深思
陈寿荣从北京学成回到家乡时,正赶上同志画社举办最后一次画展。
潍县同志画社由丁东斋、丁叔言、郭兰村等人于1922年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集合同道,观摩研讨,收藏雅集、公开展览。画社提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各自特长,以图振兴国画艺术之大业"的社团宗旨。同志画社坚定地选择了重振国粹的艺术立场,并定期展览雅集、出版画册教材、发展美术教育等社团活动,迅速扩大了其在山东地区的影响力,而且群体性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活动对艺术家个体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尤为明显,在潍坊逐渐成长起来一批年轻艺术家。
当时郭兰村听说陈寿荣回来,便邀请他参加画展。陈寿荣把在北京个展中卖剩的全部作品都拿出来,让郭兰村代为挑选,并向他请教,郭兰村随即又与陈寿荣相约到丁东斋处。谈及书画学习,丁东斋告诉陈寿荣说:"其实大凡文学艺术上的事都可以自学。譬如我在广文上课,考虑到绘画的实用性,不能不教图案和炭笔人像,可这两项我都不会,为了教,我自己先学,这都是自学,不但学会了,我还编印了图案画范和炭画人像讲义,发给学生,学生的成绩也还可以。谁说不能自学?"
郭兰村这时便笑说:"可是我没学炭笔人像,学生问起我,我就只能说不会。"陈寿荣望着郭兰村,不知他这是从何说起。丁东斋就笑说:"你不知道,在我病了的时候,叫兰村去替我上了一个礼拜的课。我从来不因事或因小病请假,那几天是实在去不了,亏了兰村。"
郭兰村听了,赶忙陪笑说:"可是我不能像老师教得那样好。""你以后会渐渐好起来的。"丁东斋说。"再好也好不过老师。"郭兰村此话一出,就被丁东斋严肃地打断了:"这是什么话?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后者必须超过前人,如果你永远不能超过我,那我教你还有什么意思?"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次的讨论,被陈寿荣记在了心里。
挑头办虑远阁画庐 名家携手培育人才
1938年2月,几位国画家为摆脱日伪对教育的控制,由陈寿荣挑头,在潍县城北门大街租赁了空屋5间,办起虑远阁画庐。
这算是潍县最早的一所国画专科学校,办学的画家多是同志画社丁东斋的弟子。虑远阁画庐继承丁东斋的衣钵,为传承祖国的美术事业而培育人才。大家公推陈寿荣任校长兼教人物、花鸟,郭兰村教人物和走兽,徐培基教山水,郭味蕖教花鸟,王乐轩教走兽,于希宁教花鸟和篆刻,郭志先教书法,完全是义务教学。画家们还以合作书画的方式教学:由郭兰村画佛,徐培基配松,郭味蕖补坡,于希宁添竹,王乐轩题字,合作画成《松荫古佛图》等。这样教学如同名演员演戏,可谓各显其长,相得益彰。陈寿荣讲课最重实效,教画人物先教画人体各部位,再综合教画整体的人,最后教画人物动态,使学子大受教益。
像陈寿荣一样,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在七七事变后从全国各地返回家乡,在中小学担任美术教员,同时组织抗日剧社,排演抗战街头剧,启迪民众求存保种的爱国热情。他们是潍坊美术教育兴起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学成之后,又同老师们一起推动了潍坊的美术创作和教育的繁荣。
提起这段历史,潍坊市博物馆馆长黄可说:"正是因为有了陈寿荣等一批艺术家,才有了潍坊近现代的艺术繁荣,是他们为‘中国画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费出版恩师作品集 陈寿荣现象添光彩
陈寿荣一生都在为家乡潍坊贡献力量。1979年,他惜别教坛,应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之邀,负责风筝的设计、绘制,先后奉出"飞鹫""风凰"等40余件精品,为潍坊国际风筝都力添重彩。
先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近现代以来,包括陈寿荣在内的一大批书画大家,铺砌了潍坊"金石之都""中国画都""东亚文化之都"的基石,潍坊这座城市也守护传承了书画大家的遗风。
2016年9月16日,是陈寿荣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张大功为纪念陈寿荣,自己出资13万元出版了《陈寿荣诗书画印精品集》,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三集电视专题片《百年寿荣》,在十笏园名家作品展示馆举办了"金石寿永"纪念陈寿荣诞辰100年诗书画印大展。近几年,他又出资收藏了陈寿荣的书法巨著《狂草双百》《泰山经石峪集联》及绘画、书法、篆刻、书籍、扇面等作品,不断充实着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馆藏。陈列馆在近20年的历程中,集中收藏了陈寿荣的诗书画印作品800多件。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主办,市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陈寿荣诗书画印展览,为市民和广大书画爱好者呈现了一场场精美的艺术盛宴,还发行了《陈寿荣印谱》,组织陈寿荣艺术研讨会等纪念活动,深度挖掘、解读宣传了陈寿荣的艺术造诣和崇高品德。
这一系列以缅怀陈寿荣为主题的活动以及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业界称之为"陈寿荣现象"。群众自发、自愿、自费、自觉的纪念活动情真意切,丰富多彩。展览相继开幕,四部画(印)集陆续出版,以春翁艺术人生为主题的媒体专稿、纪念文章和电视片不计其数,这位生前名气不大的"地方画家",被正名为中国画坛"诗书画印通才大家",充分展现了陈寿荣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画鹰寄托鸿鹄志 愈发勤勉工画艺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陈寿荣因曾在国民党抗战部队服役半年,被定为"中右",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期间,他屡遭批斗,多次被抄家,收藏的大量文史资料、名人字画被抄洗一空。在这期间,陈寿荣诗云"愈逢困境愈狂冲",自治"诗书画印,苦学一生"章为座右铭,在艺术天地里默默无闻地勤苦耕耘。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是陈寿荣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陈寿荣画鹰是有特殊寄托的。他失去了各种被发现、被重视、被赏识、被正确评价的机会,也失去了本应到更高的艺术领域去驰骋、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在青岛一所学校执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创造着。他在无人认识其艺术真价的漫漫征途中,画了那么多振翼凌云雄姿勃发的鹰雕,正为表现他不甘屈辱的一腔孤愤和奋发之思。
1979年,老师李苦禅到青岛,陈寿荣把他画的鹰拿出来请教。李苦禅看了配景后说:"松树画得好。"但看了飞鹰,却沉默不语。过了许久,李苦禅才说:"春甫,你是有杰出的天分,不惧怕创作飞鹰的难,其志可嘉!不过看古人画鹰,多取静势,为什么?静势易工,而飞势难画,不画飞鹰,是藏拙之一啊!"
一席话使陈寿荣吃惊不小。难道画家都要走"藏拙"的路吗?难道他所教授的学生,也要跟着他亦步亦趋吗?齐白石有言:"师我者生,似我者死。"苦禅先生学白石,难道独独不记得这两句为画的箴言吗?
李苦禅走后,陈寿荣思考了很多。他首先想到的是,被老师否定,那他是否还能继续这么画下去,老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中肯建议,是否画飞鹰就是一条注定难走又失败的道路。
陈寿荣又遍数历代名家,想想那些后来有定评有公价的画品画法,是否也有被否定的评价。
陈寿荣首先想到的是在潍县为官七载的郑板桥。他的竹子所谓"旷世独立,自成一家,然而不是也有人说他"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吗?连郑板桥的画都可以被人否定,可见被人否定者未必是真不行,乐山乐水,人各有见,何必为之拘束,更何足改变自己的创作旨趣呢!
陈寿荣又想到,前人及当代大家画鹰,大率都取静态,图然是事实,但也并不尽然,徐悲鸿就画过不少飞鹰。尽管没能像他的马或人物那样倾注巨大的精力,形成独特的笔墨,但他的鹰基于卓越的素描造诣,也并非"难得自然",由此可见,只要画艺到了高妙的境界,何须藏拙?
在后来的日子里,陈寿荣每每想起李苦禅先生要他藏拙,大约是因为他画犹未工。陈寿荣愈发勤勉,不是退而藏拙,而是进而求工。
创造画鹰写意技法 诗印平添文人气韵
在长期观察试验的创作实践中,陈寿荣初步找到了一种画鹰方法。经过一段集中的探索和努力,他觉得画鹰技艺大进,境界大开,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笔墨,即在师法造化的前提下,用墨的五色和笔的灵性,创出一套捕捉和表现鹰雕形神特点的画法。他运笔犹如写字,他本就善书,又兼长各体,所以转腕用笔不滞,用于画鹰,自成一种具有浓重个人特色的笔墨。用书法的笔力作画,可以用于工笔写意各个方面,而以雄浑苍劲的物象最为有效果。赵之谦在题自画的《墨松》时说:"以篆隶书法画松,古人多有之。"陈寿荣是以篆隶书法画鹰,因为笔情纵恣,所画之鹰,往往笔之所到,意趣横生,苍劲圆磐,穷极万态。
陈寿荣画鹰虽用泼墨淋漓的写意之法,但能形神兼顾,在形的酷似中突现猛禽的飞扬之势和逼人的神采,正像白石的虾、悲鸿的马,在看似简省的笔墨中寻求形与神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谁也不能替代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若要概括其特点,那就是:穷形尽相,寄情传神,笔墨酣畅,气势磅礴。这是种大家之风。
陈寿荣自早年就注意题画的艺术。他善书,善诗,又善篆刻,所以有条件在每一幅画上题上恰如其分的诗,钤上相映成趣的印。不过在他早年及中年前期的作品中,还常常题写古诗或前人的成句;到了中年以后,才做到几乎每成一画,必题自己所做的诗。浑厚飘逸略带瘦金风神的行楷或苍劲古朴的篆隶,抒情寄慨格律精严的题画诗,追秦抚汉又新意别出的治印,都为他的鹰平添了文人气韵。他画的鹰,有独鹰,有双鹰,有群鹰,晚年还画过百鹰长卷。其配景,或以山,或以树,或以沧海云烟,或以狂飙雷霆,无不与鹰雕相融,创造出具有着雄风万里、伟力千钧的猛禽天地。而这矫健不屈的鸷鸟,又往往是作者的自喻。如他的独鹰图《奋发冲霄》中的题诗:奋发冲霄汉,飞扬过险峰。一如威猛士,弹雨亦从容。
陈寿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飞鹰图卷》,此卷共绘飞鹰近百只,所绘飞鹰神态各异,或飞于海天之中,或立于高山之上云雾之间。鹰之姿态,或单鹰独飞,或双鹰回首,也有群鹰于青松白雪间振翅飞翔。陈寿荣所绘飞鹰,笔墨酣畅淋漓,用笔泼墨挥洒,以篆书笔法绘制鹰眼、鹰爪,用行草笔法画鹰的翅膀及羽毛,所用笔墨浓淡相容,色墨相间,配景或以高山苍松于云雾鸣泉间,或以秋林尽染,或以惊涛骇浪……陈寿荣在他画的《飞鹰图卷》中,卷首他用篆书题写《飞鹰图卷》四个大字,在卷尾他用六首自作诗词题跋,这六首诗陈寿荣分别用六种字体书写。这六首诗词如下:
其一(用隶书书写)
题曰:"飞鹰图卷今春成,各具神姿各有形。曾入云霄追异境,不求人夸使人惊。七绝创飞鹰图卷"
其二(用草书题写)
题曰:"喜写鹫雕世间隼,画成百态雄姿真。飞鹰之祖敢独任,胸内深藏鸷鸟魂。七绝喜画飞鹰"
其三(用行楷题写)
题曰:"守旧因循非好汉,画鹰已越雷池边。后来居上前贤训,奋发争先古砺篇。速写京申求搏貌,直升云彩揣神颜。自成一格真绚年,陈氏飞鹫己上天。七律创绘飞鹰"
其四(用篆书题写)
题曰:"隽鹰拼搏为余师,万里飞程无倦思。我心虽老雄心在,效君豪气英风姿。七绝赞飞鹰"
其五(隶楷书合体题写)
题曰:"创写飞鹰六十年,峥嵘神态时钻研。举头红日冲云出,回首夕阳霞满天。七绝题画飞鹰"
其六(楷书瘦金书书体题写)
题曰:"脑海深藏生活魂,兴来落成任狂挥。缘何独爱雄鹰貌,羡尔英风照乾坤。七绝画飞鹰感言,己卯四月飞鹰图卷竣事,题诗六首抒抒情,潍坊八十三岁叟陈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