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22|邢介进:老师是你温暖的双手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过去的每个普通日子构筑出了不平凡的2022,而那些深刻在内心、令人难忘的感动与温暖,汇聚成了我们再出发的动力。岁末年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特开设“我们的2022”新闻策划,邀请校长老师们记录下2022年的难忘故事和精彩瞬间。

  以下是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总支副书记邢介进的教育手记:

  我作为一名老教师,送出一茬茬学生,但总有一些学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予我很多育人工作的思考。

  在我3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华凯是最“另类”的一个。他在校园里整天游荡,出入办公室犹如无人之境,随意翻图书、吃零食,甚至还躺在沙发上呼呼地睡大觉。今年新学期开学,我刚接收五年级三班,他的“猖狂”就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教了一把。课上,他沉浸在自娱自乐的世界里,从来不听讲,随意离开教室是家常便饭,是典型的“逍遥王”;垃圾遍布桌面、抽屉和地面,是班级卫生评比的“扣分王”;他还是与同学发生冲突的“专业户”。

  对于华凯的所作所为,我也与他的父母沟通过几次,它的父母也来过学校,向其“招惹”过的同学和家长表达了深深地歉意。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改变华凯行为的意愿。而他依然是我行我素,“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甚至过往而过不及。遇到这样的学生,在焦虑之余,便是好奇:他是怎样步步走入这番“田地”的?于是,我从走进他的家庭开始,追根溯源,逐步了解他的成长轨迹。

  原来,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从小就显示出极强的绘画能力,按照常理来讲,他应该“混得不错”,只可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造成不睦。父亲是简单粗暴“糟糕透了”,母亲是温柔可嘉“精彩极了”。两个极端决定了他是母亲的唯一的精神支柱,对于儿子的“负面说辞”,母亲非常敏感,全当耳旁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由随意变得任性、由叛逆变得厌学,逐渐丧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问题学生”就这样产生了。既然知道“醋从哪酸,盐从哪咸”了,我又该如何帮助他呢?

  我找到德育主任说明了缘由,德育主任迅速与他沟通联系,并且成为德育主任的关爱对象。这样德育主任能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我,我则能对症下药。有了德育主任这个“中转站”,得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帮扶机制,他的心理有了一个缓冲期,他的情绪也在悄然变化,开始与我交流,倾诉心肠。

  原来,他看似强壮,实则内心脆弱得很、敏感得厉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行为是对家庭矛盾的一种漠然回避,是对内心压力的一种恶意释放。我再次与德育主任共商对策,达成一致意见。德育主任亲切地对他说:“找一位你最信任的老师聊聊天吧”。他开始主动帮助美术教师整理学具了,开始认真听讲了,有时还会向德育主任寻求帮助。显然学校已经成为他的一个心灵寄存地。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或许他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他的一些坏毛病慢慢褪出。于是,我趁热打铁,再加一把火,要求他从常规做起,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有啥想法,尽情说出来,老师就是你温暖的双手,一定会帮你。”他好似得到了我的承诺,猛然间,心底增添了一份底气,胸中增加了一份勇气,大声对我说:“老师,您看我的行动吧。”

  另外,我还要求班里其他同学与他多亲近。这样师生形成合力,帮他尽快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这些年来,我努力尝试着理解学生,通过家访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成长轨迹,从中找准育人工作的切入点。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内心却是甜蜜的。我的这种做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了整个班级工作的发展。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