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准小一生暑假辗转音、体、美4个考级和培训!如此“素质教育”,孩子太累了……

来源:新闻晨报 记者:李星言

图文无关

”没想到素质教育这么累,这个暑假完全被各种考级给累垮了。”普陀区有孩子一个暑假要参加音、体、美四项考级,有孩子光一次比赛就花1万多元!周到君发现,学科减负的同时,幼升小新的“所谓的素质教育”“鸡血潮”在悄然兴起。

准小一生家长暑假考级忙

卡卡今年9月开学就将成为普陀区的一名一年级新生。在这个暑假,他要完成钢琴、画画、跆拳道三门考级,还要为9月的写字考级做准备。4个考级,加上相应的培训班,填满了他整个暑假。

卡卡妈专门列了一项日程表——

画画方面,参加的是7.23-7月28日举行的水粉画1级考。在原有每周一次课的基础上,报了一周一次的冲刺班,每次1.5小时。

钢琴方面,参加的是7月底到8月中旬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考级。本来每周1次线下课,暑假增加到每周2次线下课外加每周3次线上课,平均一周五次。每次上课1小时,每天还要练习1小时。考前几天要参加模拟考与冲刺强化。

跆拳道方面,参加的是8月18日举行的考级,原本一周两次课,暑假起增加为一周四次课,每次1小时,每天自己在小区花园里练习半小时;

此外,每周还有两次写字课。针对9月的考级,老师也在课上进行了强化,每天要花45分钟进行练习。

从暑假开始至今,卡卡每天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算上来回路途的时间,几乎每个白天都在画画、钢琴、跆拳道、写字等的培训班间奔波;傍晚回到家还要进行家庭练习。

卡卡妈告诉周到君,学科培训减负后,奥数、英语杯赛证书取消了,这让自己有点心慌。“既然学科上没有证书,不如在素质教育上想想办法。趁着幼升小的暑假学业压力不大,让孩子在艺术体育方面参加考级或比赛,一来初级的等级考比较容易通过,给孩子增长自信,二来拿到几张证书,新生入学时或许也能在老师那边加点印象分。”

不过,卡卡妈也表示,“素质教育真不比学科教育轻松,入学后我们还打算增加机器人编程学习,这又是一大笔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1个芭蕾舞比赛,就花了1万多

在上海部分家长群里,素质教育被称为“素鸡”,学科教育则被称为“荤鸡”。不少家长调侃,“素鸡”比“荤鸡”费时费钱多了。而且暑假向来是各种音体美素质教育比赛集中的时期,周到君发现,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比赛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占了不少家长暑假开销的大头。

徐汇区的一位小一新生家长桐桐妈,今年暑假让孩子参加了芭蕾舞比赛和等级考,原本觉得压力不大,但细算下来,在这一项上就投入了1万多元。

桐桐在7月初参加一场上海赛区芭蕾舞专场比赛。原本桐桐妈觉得就是“打个酱油”,让孩子体验一下,没想到初赛报名费就要1600元。这还不算,老师友善地提醒她,最好别买几百元的舞裙,因为质量比较差,影响舞台效果。而老师推荐的几款舞裙,平均每件都在1500元左右。

桐桐妈向周围跳芭蕾的大龄孩子家长一打听,发现这个现象司空见惯。“孩子身高长得快,可能等到下次比赛就不一定适合这条裙子了,而且就算尺寸尚可,跳的舞蹈也未必是这条舞裙适合的,这1500元很可能是一次性的。”

不仅如此,为了比赛,桐桐妈连续买了2个月的私教课程,每次500元,光课程费就要8000余元,算上置装费、参赛费……仅参加芭蕾比赛这一项就已经投入超过万余元。幸好,孩子发挥出色,拿了个奖,桐桐妈觉得心里稍稍安慰了下。

班主任新生家访时,她特意把奖杯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能给班主任留下印象,以后有表演机会优先考虑桐桐。”

她说,“现在学习上减负了,家长们的关注度转到音体美上。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能多拿点奖项证书,说不定以后升学择校时能派上用场。”

所谓的素质教育证书,是否有助“入学印象”?

小一新生的一纸证书,对入学“第一眼印象”有用吗?

曹光彪小学资深班主任平丽娜表示,老师不会过于看重孩子素质类等级考的各种证书,也不会仅凭证书来择选班干部。老师更重视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孩子是否具有好奇心、求知欲与学习的内驱力。

老师家访时如果看到客厅里展示的孩子创意美术的作品、或是听孩子弹奏一首曲子,其实已经大致能判断出孩子在兴趣特长上的程度。平丽娜认为,参加等级考确实有助于知晓孩子的程度、激励孩子往更高层次迈进。但如果“用力过猛”,不仅会助长焦虑氛围,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磨灭他们可贵的兴趣与内驱力。

“理性的素质教育,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游泳、音乐、画画……只要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集中到自己有有提升空间的特长爱好上,然后坚持下去。”平丽娜表示,关键是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要急于出成果,而是耐心地真正了解孩子,让孩子懂得精进和坚持。如果在孩子幼年就把考级作为目标,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后劲,得不偿失。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音、体、美培训班,不等同素质教育;多个音、体、美考级和培训,更不是素质教育!要警惕培训机构鼓吹所谓的素质教育,加重孩子不必要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