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你眼中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样子?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请你谈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是一道艺考原题,你会发现艺考中总会考到考生们关于教育的问题。所以有心的同学,你最好应该把所有关于教育的新闻热点看一看,比如学生论文答辩,结果老师扔书,又或者是老师课上骂学生像站街女。这一类都是属于教育的版块,我一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给同学们按照版块讲解,这样大家在积累素材的时候就会轻松许多。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好,压力大,受不了了,要崩溃了。而且会觉得将来步入社会,当时所学的内容没有什么用。
有一部分中国家长会迷信美式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甚至很多中国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觉得美国小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学校的气氛是友爱、和睦,家庭作业几乎真空状态。而且家长以及学校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民主,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孩子们的思路更开阔。他们会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心理与发展特点,激发孩子的兴趣、自信,并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添砖加瓦。好像美国人的教学内容更丰富,除了知识方面的教育,孩子的情商,品德,性格,习惯都纳入其中。注重能力和实践,在探索自然、体验生活中增长知识,而不是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
反正,大部分中国家长以及中国的学生谈起的美国教育都是类似的溢美之词。
那事实是不是这样,我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在我的印象中,记不清是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课会讲到鲁迅的散文《秋夜》。文章的第一句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那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会告诉我们,鲁迅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 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 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 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 很单调,很孤单。
当时是小学生的我,觉得语文老师讲的好伟大,好高深,赶紧把老师的解读记录下来,考试的时候写到卷子上。不过现在想想,语文老师也没有见过鲁迅,他是怎么知道鲁迅当时是怎么想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中国式教育的背后就是告诉大家必须要一样,连读书都得有个统一的中心思想,鲁迅家门口种了两棵枣树,都得有个标准答案。我们接受了十几年的这种封闭式的教育,自然会从心底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人的答案才是正确的。但一旦你走向社会,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一个都没有,甚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错的,你千方百计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结果只得到一个死的更快的结果。
原来全民都觉得工人工作有保障,全都去让孩子进工厂当工人,没过几年工厂都干不下去了,又觉得国企好,全都进国企,结果国企事业单位也越混越惨,又开始觉得公务员旱涝保收,但一反腐,发现基层公务员成了社会最底层。从就业就能看出,悲剧其实早已经注定,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但是你说咱们所接受的这种应试教育就没有一点好处吗?其实不是,应试教育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你通过考试,通过选拔,就拿艺考来说,所有的艺考生,不管是美术声乐舞蹈还是播音编导表演不都是要报一个专业培训班,大家不就是为了考上大学么。而且有不少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好处。
有人说中国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来自很多方面,包括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间的竞争,美国孩子童年也有这么大的压力吗?
孩子们确实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没有必须完成的什么作业,童年无忧无虑,但是他们也并不认为这样是完美的教育,或者说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正确的。
孩子们没有压力将面临怎样的问题?
因为太没有压力、太自由,如果孩子们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跟不到位,那么孩子就会空虚、无所事事,就是说太闲了,没有作业的空白时间就有可能学坏,比如说:过早的接触暴力、色情、吸食大麻等等。在国外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很多孩子过早接触了毒品,以至于成年以后知道这样做违法、有损身体健康,仍旧无法戒除。这就是美国青少年犯罪率比中国高很多的原因吧?
在中国也有缺乏管教的孩子,在美国也有管理严格的孩子。对孩子而言过度的民主反而不如专制。因为孩子本身没有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没有事做、不知道该做什么事,倒不如社会、学校、家长给他一个要求、一个标准,让他遵守、按规矩去做,即便不好,至少也学不坏。
我们的教育是孩子中小学很辛苦,反而是大学阶段很轻松,那这样好不好呢?
其实大学阶段孩子已经成年,有行为能力、可以判断一件事情合不合法、应不应该去做,这时候他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与自由了。相对的,这样的选择权和自由不应该给七八岁孩子。
说到底,我们没有必要认为应试教育不好,也不要羡慕别人的素质教育,其实现在艺考行业这么火,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美术器乐舞蹈书法体育声乐播音编导表演摄影,什么都可以选择,那其实已经是走在了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应该为自己生而逢时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