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河南湖南河北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贫困县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全国832个贫困县有10.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占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4.7%,基本实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引导和支持地方力争在年底完成贫困县全面改薄任务”的工作目标,所剩5%左右主要集中在深度、边远贫困地区的改薄任务,预计可在2018年底前完成。目前,许多贫困县乡村学校建得“小而美”“小而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有质量、更公平的教育。
(二)义务教育学校“底线要求”基本达标。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93亿平方米,采购价值931亿元的设施设备,分别占五年规划任务的93%和92%,提前一年实现2018年“过九成”工作目标。全国29.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4%,北京、上海、浙江三省(市)100%达标。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整体提升,乡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三)教育信息化步伐加速推进。全国90%的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8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23个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村学生也和城市学生一样,通过互联网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享受着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红利,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显现。
(四)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实现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乡村教师待遇明显改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部分补助1000元以上地区出现城镇教师争相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局面,有力促进了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全国招聘特岗教师7.7万名,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3.3万所乡村学校,贫困地区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选派2.4万名优秀教师赴“三区”受援县支教,有效缓解了受援地师资紧缺、优秀教师不足的问题。
(五)社会综合满意度较高。网络测评显示,全国师生对全面改薄综合满意度为88%,比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江苏、广东等8省份参与投票师生均超过20万人,吉林、山东等11省份师生满意度均超过90%,全面改薄这一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拥护。全国一大批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校舍窗明几净、运动场宽敞美丽、食堂宿舍干净卫生,校园充满生机,学生有朝气,老师有激情,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年来,各地以解决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抓手,深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379个县(区、市)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约占全国总县(区、市)数的81%。其中,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11省(市)整体通过,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