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孩子的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诵读,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我们小学语文课本课文内容加起来也只相当于两本安徒生童话或者一部《三国演义》,我们学生现在阅读的事例就是除课本及教辅书之外几乎什么书也不读,这令人堪忧。阅读对成长中的孩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古诗词与经典文章对人的一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六年之内甚至初中阶段竟有很多人没有读过一本名著。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学困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在此呼吁天下父母不管工作多么忙碌,每天都要抽出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放学回家后给我们读读在学校学习的课文,讲讲学校发生的事,谈谈自己的感悟。做到亲子同读,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读书的快乐。

  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在此呼吁所有的教师不要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课文中,要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师生同读、交流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感悟、摘录的名段……你会发现学生读的课外书多了,不但没有影响学习,而且能够促进学习。这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眼睛发亮,心潮澎湃,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故家长和老师应积极阅读,倡导阅读,让我们的孩子去感受阅读的快乐,博览群书。让“读一流书,做一流人”成全每个孩子的渴望与追求。

  培根在《论读书》中言:“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不读书的民族“不打自垮”,这已经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校园应该书声琅琅,社会也应该书声琅琅。(安泽县和川小学 刘海燕)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