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元素”让党员教育鲜活起来
红色资源蕴含丰富的内容,是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要让这种丰富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还需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转化。
搭建“红色平台”。通过对党建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运用,及时掌握分析各级党组织实时动态,实现党务管理、党员服务、教育培训精确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按照政策精神、党性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修养等内容,定期分类收集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和视频,指导党员群众学习提高。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历史资源,依托这种资源对干部进行教育,不仅仅是对干部进行历史知识教育,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因为接受培训的干部大都不会专门从事有关党史的学术研究,而是通过学习和重温党的历史,在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方面得到启发,得到感悟,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
开设“红色专线”。要着力将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教材,在辖区内遴选一批现场教学基地,串点成线,开通党性教育专线,努力打造党性教育的“实境课堂”。要借助体验式教学,让受教育者亲身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这种方法适用于理想信念、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让红色资源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去感受、去思考、去领悟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信念、情感、道德等教育元素的作用。
拓展“红色阵地”。为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教育的严谨规范、常态长效,让党组织和党员有一个专属的‘家’,高淳区精心建成阵地化、开放式“支部课堂”党员政治生活馆。红色资源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它的现场环境给予学员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巨大的。但仅仅激发情感,以情动人还不够,要让这种教育效果持续、深入,还需要促使干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情感激发转变为理性思考。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干部教育时,不仅要从大局着眼,还要从细节着手,深入挖掘大事件背后的每一个小细节,使之更贴近生活,更打动人心,更容易走进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
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生动教材,让党员干部在感悟伟人品格、聆听历史声响、追忆英雄壮举中,深化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升华。
(来源:嘉定区马陆镇 曹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