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本报记者 常文征 黄红立 通讯员 李文铮

  事件回放:9月7日,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贸易节活动全面开展,各个班级陆续在规定展区摆放展台和交易物品,30多个销售展台色彩绚丽,2000多名师生和家长把整个校园簇拥得人山人海,此起彼伏的买卖声不绝于耳。

  12月3日,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白帆告诉记者,活动中的“产品”均出自学生之手,学校物价组、工商组、税务组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然后正式开展校园贸易节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每件商品交易时须按2%纳税。该校举办校园贸易节,还与救助孤残儿童和希望工程结合起来。三年来,全校师生自发捐献贸易收入给洛阳市儿童福利院及希望工程,共计7868.8元。

  成效:通过举办校园贸易节活动,学生展示了自身才艺,培养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纳税意识、诚信意识,更可贵的是这种活动形式培养了他们扶残助弱的爱心,为他们将来回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事件回放:7月4日,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在野外采集标本时,意外地获得重大发现:洛河市区段中竟然有号称“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    

  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猜测,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与著名水母研究专家和振武教授联系后,带着采集的12只桃花水母活体送往河南师范大学,经和振武教授鉴定,洛河发现的桃花水母属信阳桃花水母。

  三年来,该校始终坚持组织学生参加 “争当小实验家” 体验活动,参加学生400余人。学校两次参加全国“小实验家”体验活动决赛,共获金牌8枚,银牌16枚,铜牌10枚,学校被授予“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

  成效:组织“争当小实验家”活动,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塑造了学生从小对科学和生活的持之以恒、严谨认真的品德。

  事件回放:初二(1)班的王梅刚入校时认为感恩就是不惹父母生气,在校听老师的话。当被评为“年级孝星”后,她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在每件小事上主动关心父母,同学有了困难主动帮助。     

  该校校长白帆介绍,利用感恩节这一载体,让学生在节日中体验、感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朋友”。这是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三年来的经常活动,学校经常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让学生进行双语演讲,并编选出版学生佳作选,目前已经出版3本。以此为契机,学校开展了“校园孝星”评选活动,成效显著。

  成效: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活动弘扬了中华传统的美德,密切了亲情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怀,铸就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记者调查: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成立仅有5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核心,构建由政教处、团委、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德育网络。始终坚持“走动式管理、贴近化服务”的原则,建立政教员和生活老师周一例会制度,确立政教员和班主任“五进宿舍”的工作思路。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学生为主体,从劳动实践入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促进学生道德规范建设,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总原则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