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幼儿园去“小学化” 全是大人的烦恼

  

  孩子们在上足球课

  

  孩子们在上围棋课

  “幼小衔接是上大班还是学前班?”如今,这个问题长期占据着家庭、社区以及妈妈群的热搜榜。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相比前几年的摇摆不定,当下的家长很明显地分成了两派:坚定的上大班和坚定的上学前班。前者希望孩子和家长再轻松一年,享受美好童年时光;而后者希望孩子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两者均理由充足,态度坚定。

  殊途可以同归吗?

  政策 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内容中,明确提出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

  事实上,从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起,国家到地方均多次出台了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相关政策,甚至出台行政命令予以管制。包头市也紧跟步伐,制定出相关政策呵护孩子的童年。

  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幼儿园在“去小学化”实践层面上一直也没有减弱的势头。

  为此,2018年我市下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坚决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倡导小学零起点教学。2019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再次强调了学前教育要以游戏为主的课程改革导向。

  2020年,我市制定《包头市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中,进一步强调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游戏课程化,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三年前开启的这项专项治理工作效果如何?

  11月3日至4日,我市举办了“‘以幼儿为本,在游戏中成长’全市幼儿园去‘小学化’暨学前教育现场会”,全市100多名幼儿园、小学负责人参会,共同总结了三年行动计划成果与经验,观摩了优秀幼儿园教学活动,又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相互交流了“去小学化”教育教学经验。

  从观摩的几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的状态看,我市幼儿园在“去小学化”上执行的较为彻底。

  幼儿园 均在通过游戏开展园本课程

  “好习惯就像这个好苹果,不好的习惯就像这个坏苹果”

  “你想要好苹果还是坏苹果?”

  在此次现场会的主会场之一——包钢幼教处阳光宝贝幼儿园,与会人员观摩了包钢幼教处的品牌课程——人文素养引入课程。这是包钢幼教处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落地难而找到的方法和路径。

  包钢幼教处处长蔡彦萍在经验交流中说到,如果光喊着反对“小学化”的口号,没有行动的跟进和质量的提升,呈现的却是低质无效甚至负效的课程,这样的口号只会是苍白无力,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而如果幼儿园每一节课程、每一个活动都富有营养,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才能从根源上铲除“小学化”的土壤。

  “包钢幼教处人文素养引入课程的实施,从一个小切口,从‘师本位’转变成了‘幼本位’,让《指南》精神落了地。”蔡彦萍说。

  稀土高新区蓝天幼儿园的园长卢美丽也分享了民办普惠园对于“去小学化”的认知和做法。卢美丽认为幼小衔接并非只是大班这一学段,从孩子步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都在为以后上小学做准备。

  “我们都是根据《3-6岁发展指南》来制定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健康领域在幼儿能力培养上小班要解决的是幼儿自理能力的问题,有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家园互动以及能力大赛促进幼儿发展;中班幼儿能够有服务他人的意识,我们会通过小小值日生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另外让幼儿通过服务他人而获得快乐;大班我们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光是服务好自己,更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从小有一个阳光向上的心态,这样不管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孩子都能够去积极面对。”卢美丽说,小班到大班每个阶段都是衔接进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学习品质要比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重要。

  从业36年的包头市领航园长、包头铁路第三幼儿园园长武娟认为,要通过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健康。通过体验和尝试,真正让孩子在符合身心发展的规律下去掌握一些小学的知识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读写拼的考察上。

  “同时我们还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锻炼,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培养充满朝气、健康活泼的幼儿也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武娟说。

  家长 在快乐教育与应试教育中纠结

  在政策强制下,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公立幼儿园严格遵守严禁“小学化”的相关规定,不教具体课程,但并没有获得所有家长的认可。

  幼儿园站在“幼儿”的角度,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世界、绽放智慧。而家长站在“自家孩子”的角度,则希望多学习一些知识,跑好人生的第一棒。

  蔡彦萍坦言,过去一到中班下学期就有部分家长开始考虑让孩子去上学前班,幼儿园做了很多的工作依然很难转变这些家长的观念。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亟待提高,“小学化”现象就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中出现了。

  参会的各幼儿园负责人都认为,解决这一矛盾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我觉得避免小学化,主要是从课程形式和家长素质两方面来抓。在教学中,要以孩子们为主体,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同时也要对家长做工作,希望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重要性。”土右旗第一幼儿园保育处主任薛慧说。

  迎宾幼儿园也在交流总结会中提出:“杜绝小学化从家长抓起”。他们的做法是在中班的第二学期召开一期关于中班升大班的家长沙龙会,邀请小学教师、幼儿心理学专家、前三届的家长代表、前一届的年级组长及中班组的家长们参加。通过自己看、老师讲、家长实例、专家解惑,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会识多少汉字、会做多少道算术题、会背多少首古诗的“神童”,而在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经常通过家园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的方式,向家长开展去“小学化”危害性的宣传。通过讲解、讨论、互动、案例等不同方式,分别对幼儿的学习品质的衡量以及与“小学化”教育的危害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家长们真正理解了正确进行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帮助家长树立了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有数据佐证,通过有效的家园共育,家长正在成为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中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9年包钢幼教处全处大班幼儿流失率较往年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

  师资 最根本也最难解决的问题

  当幼儿园和家长们在“去小学化”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后,幼儿园教什么?怎么教?成为摆在教师眼前最现实的问题。

  在去小学化工作中,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是根本。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上,每个幼儿园都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教研,技能技巧大赛等多种形式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可尽管幼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均在不断提高,但现状是幼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还较低。

  在学前教育现场会最后的交流总结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张文科对于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有限的资源要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各幼儿园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标准,坚持公开招聘制度,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切实把好幼儿园园长、教师入口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考评制度、加大监察监督、建立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热爱幼教、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怀;对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终身不得从教;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提出要协调好不同所有制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民办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师的工资收入,消除后顾之忧。

  归根结底,“去小学化”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去推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得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考虑到各个方面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分阶段推进其进程。(文/图 记者 张燕青 实习生 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