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获奖!江海“星光”教师队伍刷屏了!10位老师有话说……
点击"蓝字"
和36万江海人一起看!
“我们是星光
哪怕只有一点点光芒
也全部给你把这条路打亮……”
采访完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
被他们的热情、活力、积极向上
以及对教育的追求和对学生的爱感动着
就听到这首歌
王力宏的歌声温柔而有力
听着听着,歌中的意境就和那些年轻的面孔重合起来——工作还不到一年,就在几次全区、全市的比赛中获得大奖的黄舒琳;从不自信到自信、充满教育理想的邹春晖;感叹每一年都有收获、变化、进步的麻锐……他们,不正是江海教研天空的一颗颗新星吗?
“我们是星光
无怨无悔地发亮
实现你的梦想是我想要的光芒……”
歌声在继续
思绪在飘飞
对教育来说
对孩子们来说
有了这些热爱教育精益求精的老师
有了这些无怨无悔发亮的“星光”
有了这片星空
是一件多幸运的事!
市级比赛
看江海教师再获佳绩
在前不久举办的江门市2021年春季中小学优质课例(说播课)展评活动以及江门市“学党史、讲党史”思政课程展评活动中,江海区教师代表发挥出色,再获佳绩!
在优质课例展评中,按市教育研究院的名额分配,江海区各学科共派出参赛选手17名,其中8名选手获得市一等奖,5名选手获得市二等奖,3名选手获得市三等奖,其中,小学美术教师李崇峰获得总分第1名,小学音乐教师黄舒琳获得总分第1名及声乐单项第1名。在思政课程展评中,江海区共派出3名老师参加比赛,2名选手获得市一等奖,1名选手获得市三等奖,其中,莫斯汝获得一等奖第1名。
“去年,我们22位老师参加市级比赛,有13人获一等奖,一等奖获奖率达60%,其中还有两个一等奖第1名,代表江门参加省赛。今年上半年,20位老师参赛,10位获一等奖,其中也是两个一等奖第1名。”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彭燕飞说,这几年江海区教师在参加市级甚至省级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可谓突飞猛进,令人欣喜!
“看着他们,我是真开心!他们都是千里马,我是‘伯乐’——看着他们偷着乐的老伯。”看着获奖的、充满干劲的年轻教师们,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周锦权脸上和眼睛里有藏不住的笑意。
坚强后援
助年轻教师星芒初绽
感恩,是每个获奖教师的心声,感恩团队、感恩领导、感恩学生。的确,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发出的光芒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有赖于背后强大的团队支持。
近年来,江海区对教研和教师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首先把好入口关,大手笔招聘一批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其次重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青年教师三年成长计划”、青蓝结对、“领雁”工程、学科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以及提供展示平台以赛推研、以赛促教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通通往“名师”的成长路径。李崇峰、黄舒琳、谈美爱、肖碧云、钟喜、邱金莺……一个又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希望。
近年来,无论是在高新区(江海区)开展的名师优课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小学教师优质课例展评、各学科说播课比赛、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等各种比赛中,还是在江门市类似活动及比赛中,无论是组织、参与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周锦权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各种教研活动。他说,作为教研领头人,自己要带好头。“各学校也充分发挥科组作用,从集体备课到研讨修改,每一个过程都反复打磨,不断总结、提升。”江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每次赛后,评委组也会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邀请获奖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和经验分享,把比赛和培训深度融合,以赛促研,以研促教。”
据统计,近两年,江海区教师荣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超2000多人次,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超400多人次,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开始发出璀璨的光芒。
“星”语“星”愿
莫斯汝
始终保持“空杯心态”的名师
奖项:思政课程展评小学组一等奖
您都是校长了,还亲自去参赛?您都是校长了,还上这么多课?您都是校长了,还这么亲力亲为……近几年来,莫斯汝没少听这样的话。是的,她是江海区景贤小学校长,是江门市级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是一位从教22年的老教师,但她却从未因此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甚至稍作休息。
“我得始终保持‘空杯心态’,每个阶段都把自己放到新的起点,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准,才能有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追求和视野。”她一语道破个中缘由。
怀着这样的心态,今年5月初,莫斯汝代表江海区参加了江门市教育局组织的“学党史 讲党史”思政课程展评活动,一举斩获一等奖第一名。“比赛前刚好是‘五一’假期,我趁机‘闭关修炼’狠下了几天功夫。”记者了解到,十多年前,她就曾荣获全市思政课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作为校长和前辈,我最开心的还是看到年轻教师的成长,跟他们在一起,我自己也充满激情。”莫斯汝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又反过来带动团队的提升,看着教坛新星和团队一起成长,这是最让人欣慰的。
邹春晖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奖项:小学语文一等奖
“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这一路‘过关斩将’闯进总决赛,又拿了一等奖,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感谢我背后的团队。”邹春晖是个充满理想的老师。2018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景贤小学工作。她说自己从小就想当老师,工作之后,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比赛准备的过程中,压力很大,因为不仅是我自己,还有很多人陪着一起。”邹春晖说,师傅吴琼指导的同时还经常给她做心理建设:“不要有压力,做好自己就行,我看中的人不会错!”各级团队的陪伴及师傅的鼓励让她的“小宇宙爆发”,最终取得好成绩,“我不能辜负大家,所以全力以赴。”
说起未来的打算,邹春晖说,她会静下心来教书育人,不断积累,“我觉得做老师就是要在教育、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对话,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游刃有余。”
麻锐
江海教育变化日新月异
奖项:小学数学一等奖
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的麻锐是一名黑龙江姑娘,2014年毕业后入职江海区滘头小学,后调至天鹅湾小学。她说在江海工作7年,她不仅自身有了成长、收获,还见证了江海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待遇提高了,学校设施设备变好了,各种机会平台也越来越多了。”她说,在江海工作,她觉得很踏实、很满足,“每一年都有收获、变化、进步,包括我,也包括整个教育大环境。”
“现在参加比赛是一个团队在作战,不管哪个环节的准备,都有很多人指导,收获很大。”麻锐是个充满教育理想的人,“比赛前,我把所有的教材、教参都细细研磨一遍,也从网上和辅导老师那里吸收了很多好的教学设计、思路、经验。”
这次比赛,她获取了数学科目一等奖,“我会在课堂上和孩子们分享比赛的感受,鼓励他们凡事要坚持,要有毅力,有方法。”
谈美爱
要上“有温度”的思政课
奖项:小学思政课一等奖
“谈老师上课就像‘小太阳’,她看学生们的眼睛里是有光的。”同事钟燕秀这样说。谈美爱是新会人,2017年五邑大学毕业后入职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教语文兼道德与法治。
谈美爱说,从教以来,她有两个特别深的感受:一个是江海区以及外海中心小学很温暖;一个是“教书育人”“思政课”特别重要。“学校和江海区如何温暖,很多老师都有切身的感受,我就不说了。”谈美爱说,从教以后,她越来越感觉到“育人”的重要,特别是通过这次比赛以及比赛前认真细致的准备,让她更深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我爱学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有温度的、给别人带来温暖的老师。”谈美爱说,教育育人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她会尽最大努力,发光发热,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黄舒琳
“百灵鸟”夺取两个第一
奖项:小学音乐一等奖第一名
黄舒琳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工作还不到一年,就在几次全区、全市的比赛中获得大奖。在江门市优质课例展评活动中,一举夺得音乐总分一等奖第一名以及声乐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是先喜欢上音乐,再喜欢上教育的。”坐在记者面前的黄舒琳言笑晏晏,自信大方。她说自己入职还不到一年,却得到了很多展示的机会,“第一学期参加了说播课比赛,第二学期参加技能大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黄舒琳说,在准备比赛的两个月时间里,她每天都在学校磨课到很晚,关键是还有团队陪练,每周区教师发展中心还会进行集中培训。“真的很感谢大家。”黄舒琳说,来江海区工作,感觉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上班途中看着蓝天白云、绿草红花,在学校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以及自己的进步,这感觉特别好!”
肖碧云
感恩背后的“智囊团”
奖项:小学音乐一等奖
“比赛获奖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非常感激背后的‘智囊团’。”入职天鹅湾小学不到一年的肖碧云说,赛前她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训,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领导等组成了备赛“智囊团”,根据她的个人特点选择参赛曲目,教授比赛经验,让她进步非常快。
在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演唱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肖碧云,去年9月成为天鹅湾小学的音乐教师,并负责学校合唱团教学工作。“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肖碧云说,音乐教师的专业性非常强,希望自己3年成为合格教师,5年成为骨干教师。
学生对她的喜爱和关怀,让肖碧云无悔于这一职业。“有一次排练到中午12点多,回到教室看到学生给我留了盒饭,打好了汤,还备了干湿纸巾,非常感动。”她说。
李崇峰
乐在每一堂课中
奖项:小学美术一等奖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崇峰把这次获奖归功于赛前的准备和平时的积累。备赛时有任何问题,可随时请教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老师;学校科组长一起研讨磨课,教授比赛经验,而自己平时勤练功,美术基本功较强。
湖南小伙李崇峰,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曾在重庆一所高中教了10年高三美术。2019年3月应聘成功入职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教美术。“江海区的人才招聘政策很开明,还安排新教师入住人才公寓,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李崇峰说。
“孩子们特别喜欢上美术课。”李崇峰说,一年级孩子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十几只蝌蚪形态各异;画的《海洋王国》非常出色,会用海豚流泪去表达主题……孩子们的作品百花齐放,让他乐在每一堂课中。
邱金莺
参赛让我突破并成长
奖项:小学科学一等奖
“老师,你看看我的画!”在江海区麻一佑启学校,一位学生在课后追着邱金莺,给她展示自己画的《我的科学老师》,让她感动不已。邱金莺说,这个学生很喜欢上科学课,每次上课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从安静内向变得活泼开朗,这大概就是科学课的魅力。
从教5年的邱金莺,最初教的是数学,三年前转教科学,从此爱上了这门课,带着孩子们在科学的领域探索。“江海区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应该是体会最深的。”邱金莺说,近三年来,她参加了不少省、市、区等各类培训学习,把学到的新技术和学校的实际结合,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科学课堂。
“参赛让我有了更大的突破和成长,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备赛团队给了很多指导,无论我加班到几点,都有指导老师陪着。”邱金莺说。
钟喜
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
奖项:初中数学一等奖
“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参赛者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强大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钟喜坦言,虽然赛前研讨磨课的过程很辛苦,但赛后很有成就感。从区赛到市赛,都有各级团队指导、集体备课、研讨修改,每一个过程都反复打磨,精益求精。
毕业于岭南学院的钟喜,今年迎来了在礼乐中学教书的第10个年头,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推崇小组讨论的上课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钟喜说,她希望做名有温度的老师,创设有温度的课堂。
去年8月,钟喜参加的2019年广东省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结业,她说,培训期间在广东省吴有昌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有很多收获和思考,接下来要继续向名师学习,在一线教学开展教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范艳丽
学生心中的“暖心大姐”
奖项:思政课程展评高中组一等奖
幽默风趣又逻辑严谨,课堂设问深入浅出,这是礼乐中学高中政治老师范艳丽的上课风格。“每位参赛老师都不容易,年轻教师后生可畏。”这是她获奖后的感受。
“希望通过自己参赛率先示范,带动工作室学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范艳丽坦言参赛初衷。作为江海区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认为思政课老师责任重大,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这种课是一种新形式,没有借鉴,我赛前做了充分准备。”范艳丽说,她全面了解五邑党史知识,把党史知识和思政知识结合起来,经过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老师几番探讨,才确定上课方案。
老家在湖南的范艳丽,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礼乐中学教书,一教就是20年。她是学生心中的“暖心大姐”,也常被学生感动。“我喜欢这个职业,也希望能做学生的引路人。”范艳丽说。
来源:江门日报 文/娄丹 梁丽琴 图/娄丹 梁丽琴 受访者提供
分享
收藏
点击
原标题:《频频获奖!江海“星光”教师队伍刷屏了!10位老师有话说……》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