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武义:聚力“三篇文章” 打开“特质发展”新空间
后发赶超、下山脱贫、后陈经验,这是金华市武义县近20年来创造的三张发展“金名片”,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武义人民的深情,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宝贵的智慧结晶。
在建设“重要窗口”的历史新阶段,武义县委县政府不喊新口号,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武义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历届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的开拓实践、当前发展面临问题瓶颈的思考创新,近日做出了《扛起建设“重要窗口”使命担当,做深做实“三篇文章”的决定》。
“‘三篇文章’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方面。加快后发赶超着眼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下山脱贫着眼于打造高品质生活,拓展“后陈经验”着眼于实现高水平治理。”武义县委书记姚激扬说,做好“三篇文章”,是建设“重要窗口”最生动的展现、最有力的担当、最有效的路径。
“三篇文章”是对总书记嘱托的忠实践行
武义从1993年开始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的扶贫之路,累计1.7万户、5万多人搬迁下山,实现脱贫致富,打造了精准扶贫的武义样本。21世纪初,武义县主动承接周边发达地区产业溢出和辐射带动,工业经济雏形初现,呈现跨越发展态势。
2003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武义考察调研下山脱贫和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他的足记踏遍了下山脱贫村上潘新村、南湖畈拆迁安置区、城北下山脱贫示范村以及五金机械工业园区、凤凰山工业园区、百花山工业园区等地。
习近平在与武义县部分干部群众座谈时说:武义发展工业的路子是符合规律的;从总体上看,武义发展的前景很好。武义下山脱贫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值得总结和推广,要善始善终,继续抓好。
2004年6月18日,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次对深化完善“后陈经验”作出重要批示。2005年6月17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后陈村调研指出:“这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符合当前村务改革的要求。”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牵挂着后陈,多次作出批示,明确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一步一履总关情,殷殷嘱托化为强大动力。总书记对武义后发赶超、下山脱贫、“后陈经验”等工作的具体指示和明确要求,为武义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武义县委决策者认为,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做好“三篇文章”,能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武义持续落地生根、取得更多实践成果。
“三篇文章”是建设“重要窗口”最有力的担当
从历史的视角看,“三篇文章”源于武义多年接力探索的有效实践,同时又彰显出深厚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
强劲势头有迹可循。受疫情影响,武义今年经济运行形势空前复杂、异常严峻。但拼搏实干的武义人很快缓过劲来,经济呈现“V”型反转良好态势。1-6月,该县3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7项指标增速高于金华全市平均,11项指标增速位于全市前三。GDP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7%转为增长0.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增速均列全市第2。
第三次捧回“大禹鼎”、信访实现“零进京”——
一项项亮眼的高分“答卷”背后,彰显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水平治理形成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武义全力抓防疫,取得了“零病例”的重要成果,复工复产抢在最前面,专班会战跑出经济加速度。工业工作抓手不断推陈出新:围绕“工业强县”目标抓工业,跟着企业家抓工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规范;一条条助企强筋健骨的举措干货满满。他们还全力打通堵点,深化改革厚植新优势,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机制;创新推行居民服务管理等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基层善治。
“近20年来,武义聚焦破解发展困境,依托后发优势发展工业,在全国率先下山脱贫,首创‘后陈经验’并最终上升为治国之策,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新路子。从过去的‘三大布局’、‘三大接轨’、‘一城三园’,到现在的优化空间布局,本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武义党校常务副校长严陶伟说,武义提炼续写“三篇文章”,是对武义过去发展成果、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并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是十分契合当前发展实际的总纲领。
武义县委研究室负责人应建平说,“加快后发赶超”体现了发展的科学性;“深化下山脱贫”体现了发展的普惠性;“拓展‘后陈经验’”体现了发展的保障性。武义“三篇文章”把自身的“小窗口”放到“重要窗口”大棋局中去谋划推动,把自身的“小风景”融入到“重要窗口”大画卷中去描绘,是建设“重要窗口”最有力的使命担当。
“三篇文章”是战术层面的再深化再拓展
从发展的维度看,“三篇文章”是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基础上,在战术层面的再深化再拓展,是建设“重要窗口”最有效的路径。
武义县精心构思的“三篇文章”完成谋篇布局后,12个具有武义辨识度、展示武义特质的发展篇章应运而出。这12个饱含武义元素的精彩篇章,巧妙地分别归类于“三篇文章”统领。武义聚焦聚力“三篇文章”,进一步争创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的宏伟目标跃然纸上。
“加快后发赶超”新篇立意高远。谋划的是不断巩固、挖掘、培育和激发新的后发优势,以转型升级加快优质发展,以区域协调助推均衡发展,以“两山”转化推动绿色发展,进而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再谱后发赶超新篇,武义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术举措、工作路径务实明晰。工业县要迈向工业强县:从完善资源要素和服务供给中巩固后发优势,以期进一步提高土地亩均效益,进一步招引和集聚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由此推出的举措极具针对性:分行业开展企业效益评价,深化企业星级评定,抓好科技创新驱动。
武义各领域特质发展的定位更加精准:突出温泉康养抓全域旅游;不断提升服务业;聚焦“有机、品牌、智慧”,全链条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武义通过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建设,建立土地资源高效配置、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引导各类要素有序高效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集聚,达到东北部“赚钱养家”、中南部“貌美如花”的更优空间布局。
“深化下山脱贫”新篇用心良苦。聚焦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基本路径是建设“小县大城”,方式方法是高效集聚人口和资源,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而实现群众高品质生活。
武义深化下山脱贫,旨在紧紧抓住城市化这一重大课题,发挥“下山脱贫”的联动效应,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温泉养生名城。紧紧抓住入围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契机,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有机更新、功能配套、服务管理等工作,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武义还通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下山脱贫3.0版,让更多偏远山区群众向县城和柳城等中心区域集聚。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建设“低密度的县、高密度的城”。根据工作计划,今年要完成22个自然村2600多人的搬迁工作。
武义原县扶贫办主任董春法说:“过去的下山脱贫1.0版和2.0版,仅仅解决了山民脱贫和致富的问题,现在推出的3.0版,是让他们带着职业、身份、住宅,从山上一步到位直接到城里来,从农民直接转化为市民,享受城市高品质生活,这种推陈出新的妙棋让我这个搞了大半辈子的老扶贫人十分欣慰。”
“拓展后陈经验”新篇科学缜密。武义对“后陈经验”的理解有了新的定位:让权力受到约束、政务全面公开、群众有效监督、自我能够纠偏。他们正致力于把源头治理的理念深化运用到基层治理各个领域,进而实现社会高水平治理。
推行“以房屋管人、以服务留人”机制,是武义县推动基层善治,巧解10多万外来人员管理难题的创举。他们以房屋为单位建立“一户一档”民情档案,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推进新居民履行本地居民义务,享受本地居民权利,促进新老居民“共融共治,共建共享”。前不久,在泉溪镇金溪村居住了6年的湖南汉寿县籍外来务工人员郭建刚,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郭建刚说,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入党,又当选为“村官”,成了实实在在的武义人。
推行《村级事务管理工作流程》,把“小微权利”关进制度笼子;深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紧扣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建设平安武义;落实“民情档案”、“双民代办”、“村民代表票决制”等……武义在各领域播撒下源头治理的“种子”正陆续发芽,“后陈经验”萌发的新枝正在武川大地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