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本科总上线人数突破7000人大关,创历史新高

  中国网新山东12月8日讯 12月7日,滕州市召开“走在前开新局 共建文明滕州”系列基础教育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滕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卫志介绍了滕州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

  

  孙卫志介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从群众最急最盼抓起,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投入、重布局,夯实均衡发展新基础

  实施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9处,北辛中学红荷路校区等3处项目顺利建成;荆河街道鲁寨小学等2处新建项目在建主体工程;东郭镇东郭中学等4处改扩建迁建项目在建基础工程。中小学新建塑胶运动场地18处,维修改造校舍设施65处。高质量完成小规模学校撤并33处,释放师资力量500余名,开通“亲情校车”46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改革实验区、山东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智慧校园18所、创客教育联盟学校36所。

  创品牌、增亮点,教育品质实现新突破

  深耕育人理念,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强管理,夯基础,促规范,提质量。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深入推进省游戏活动实验区建设,幼儿园优秀活动案例、教科研活动实现重大突破。新建城区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5处,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2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一校多区、结对联盟、学区化办学”模式,推选省第二批试点镇2个、枣庄市试点镇6个,创建新优质学校38处,组建联盟学校36对,设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6个、融合发展体12个。高中教育特色发展,2022年高考全省前50名有2人,前100名有5人,考入清北8人,文化课本科上线人数突破4000人大关,各类本科总上线人数突破7000人大关,均创新历史新高。一中获评首批省级学科基地。实施差异化评价,二中、三中、五中、二中新校、实验高中等学校小语种、职普融通、艺体教育取得新突破。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现有职业高中、中高职院校8所,每年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以上。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各1个,构建“训产研创”实践教学体系6个,探索建立合作机制5个。枣庄工程技师学院已获批成立。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荣获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增至2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排球、篮球特色学校增至34处;创建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学科基地4处,省乡村温馨校园增至8处,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至11处;成功创建“山东省绿色学校”57处。

  树师德、提师能,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开展强学习、践行动、内修师德、外树形象系列活动。强化日常师德修养,组织省市各级劳动模范赴多所学校宣讲,激发师生学习劳模、传承工匠精神。宣传先进榜样,激励潜心教育。组建师德宣讲团,助力“双减一规范”。“三名”工程扎实推进,1人获评“齐鲁名校长”,1人获评“齐鲁名师”,1人获评“齐鲁幼师之星”,4人入选“枣庄市最美教师”,17人获评枣庄名师名校长,136人获评枣庄市教学能手,评出30名学科带头人。成立联研共同体12个,名师工作室328个。激发师资内生动力,通过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分配等方式,补充新教师481人;城乡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1400人。

  重民生、增福祉,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双减”“五项管理”统筹推进,强化整治校外违规培训机构,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开展“校园安全一日行”活动,462个安保点实现专职保安配备、校园封闭化管理等“四个100%”。“四项服务”落实落细,全市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18万余人,占比为86%;城区初中学校晚自习室全部向学生开放;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安装率达95%以上;实施学校食堂自营或托管、营养餐配送,惠及学生12.2万人。发放各类助学金(生活补助)2401万元,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保教费)4063万元,7.3万人次受益。“凫山快乐成长营”经验做法被全国妇联、民政部充分肯定,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刊发推广。(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