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闰2月,“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什么意思?有啥预兆

  2023年闰二月,农村谚语“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什么意思?“双春年”是暖冬吗?

  

  为什么2023年闰二月呢?

  对于2023年闰2月是指的农历2023年闰月,因为阳历4年1月,闰月只增加一天。

  农历年闰月一般是19年里闰7年,因为阳历年和阴历年,每个月都有一天的悬殊。也就是阴历每个月一般为20天或者30天,而阳历每个月为30天或者31天,阴历和阳历每个月相差一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的,这是我国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月亮从朔到,望从望到朔,平均时间为29.5天,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样阴历一年的时间为354天或者355天。

  阳历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这是西方人制定的历法,一个月的时间为30.25天,一年的时间为365天或者366天。比阴历一年多了11~12天。

  老祖宗为了让阴历和阳历,每隔几年之间的悬殊缩短,于是每隔三年就闰一个月。这就使得阳历和阴历时间没有多大的悬殊,农历闰年是闰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农历闰年是13个月,一年的时间为384天。

  阴历之所以叫阴历,是因为根据月亮运动的规律制定的,月亮是靠着太阳反射光,夜晚光色暗淡,代表着阴。由于我国根据阴历来安排农事,比如农业生产等,所以又被称之为农历。

  阳历之所以叫阳历,是因为根据太阳运动的规律制定的。由于太阳自身发光,发热,所以代表着阳。由于阳历是西方的发明的,我国老百姓又称之为“洋历”,而且也是被国际公认采用的历法,又被称之为公历。

  2023年之所以闰2月,就是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悬殊的时间只有25天左右,不是30天左右。而农历的二月一般是28天或者29天这样闰2月,阴历和阳历时间悬殊较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祖宗制定了这样的年份闰2月。

  

  为什么2023年是双春年呢?

  双春指的是有两个立春的节气,并非是两个春天。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宜春代表着阳光、温暖。此节气太阳一开始上升,世间阳气上升。一春到来,万物复苏,气候慢慢地变暖,又是生命的一个轮回的起点。

  立春节气到来,标志着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了,新的生命也开始了,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立场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处时令交节的时刻,一般在每年的3~5日到来。

  2023年立春节气到来日期为阳历2023年2月4号,农历2023年正月十四。2023年立春节气比较晚,进入正月中旬才立春。

  2024年立春节期到来日期为阳历2024年2月4号,农历2023年十二月二十五。2024年立春节气比较早,在农历2023年12月底就立春了。

  这样就使得农历2023年有两个立春节气,所以2023年被称之为双春年。原因主要是2023年闰了农历2月,一年有13个月,共计384天。22024年就成了无春之年。

  

  农村谚语“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什么意思?双春年是暖冬吗?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字面的意思是说双春之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之间有一个冬天。预示着这样的年景,冬天没有被子盖,冬天也是非常暖和的。这样的冬天被称作为暖冬。

  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因为一年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节气,说明了春天比较长,暖和天气比较多,是必然显得冬天比较少。

  其实这句谚语适合的是南方,因为南方本身冬天就比较短,基本上是无冬之年,深秋是南方最显著的冬天特征。

  还有一句谚语“两春夹一冬,冬天冷得凶”,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双春年有一个冬天,而这个冬天冷得非常厉害。

  原因是因为冬天两个立春的节气,使得暖湿气流非常的活跃。暖湿气流遇到冬天的强冷空气,就会形成有效的雨雪天气,或者是下大雪的天气。下雪天不冷,但是化雪天冷。因为雪化成为水会吸收热量,血水蒸发也会吸收热量,这就使得冬天显得非常的寒冷。

  

  综上所述,2023年不一般,“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对于我南方是暖冬,对于北方是冷冬!所以老祖宗的一些农村谚语是因地制宜,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适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