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德州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我们继续举行“2022德州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今天,我们邀请市外办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蔡文晓先生,市外办副主任谭明明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2022年市外办工作重点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蔡文晓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国际形势和延宕反复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外办的支持帮助下,市外办充分发挥外事渠道和资源优势,服务我市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去年8月以来,11位市领导对我办对接东盟等重点工作批示26次,其中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批示13次。省委编办来我市调研时认为市外办“小部门、大作为,编制效能作用发挥很好”。今年,市外办成为全省外事系统“一市一策”唯一试点单位,荣获全市综合考评二等奖、“我来读原著”优秀组织奖、“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市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和“全市机关党员先锋岗”等荣誉称号。
市外办围绕“三个聚焦”,发挥外事优势,在打造对接东盟支点城市、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外事惠企利民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构建全市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聚焦全市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打造对接东盟支点城市。
7月28日至30日,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大会成果丰硕:一是建立了常态化举办机制,省委外办与德州市签署《关于共同构建德州市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合作备忘录》,每年固化开展“携手东盟 相约德州”对接东盟品牌活动,常态化举办东盟国家交流周。二是搭建起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高位平台,发布了《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德州共识》,“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研究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德州,“大运河—东盟历史文化研究院”“广西大学东盟国家留学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揭牌,德州市与老挝川圹省进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线上签约。三是大会现场签约8项,其中贸易类共5项,总计19.6亿元人民币;投资合作类3项,总计17.6亿元人民币;其中年度计划20.19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112%。成功举办德州市历史上首次以对接东盟为主题的综合性展览“开放的德州与东盟相拥主题展”,集中展示了我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四是在国内率先启动构建“德州·东盟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创新涉外政务服务模式。目前主动服务与东盟国家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及投资德州的东盟国家企业办件20多件,提供咨询服务120余件。
二、聚焦对外务实合作,服务全市中心工作。
今年以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人员往来受阻,过去的线下“面对面、大活动、多聚集”外事交往模式受到巨大制约。市外办作为全市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处理重要外事工作的综合归口管理部门,重任在肩,必须直面新形势,寻找新出路。在统筹做好全市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着眼疫情之下开展对外交往的新特点、新要求,采取线上“云外事”、线下“快捷通道”等措施,着力破解制约人员往来现状,创新推动交往模式转变,确保了“人员往来不止步、对外交流不停歇”,有力促进各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0余次。一是助推产业发展。举办“走出去”重点企业境外安全保障“云巡查”活动,启动“外事惠企·公安护航”对外服务平台,提升我市企业规避海外风险的能力。举办“中巴交流推介会”、“中国(德州)—荷兰(韦斯特兰)旅游资源推介会”,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非洲桥”、“拉美桥”等12场省级经贸活动,助力我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助推教育国际合作。先后举办第二届中韩友城(德州-始兴)青少年围棋友谊赛、中泰、中俄青年云端交流会和菲律宾苏禄王墓访华605周年纪念活动,对接6所国际高校,为全市青年搭建互通互鉴交流平台。三是助力双招双引。举办“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讲堂”, 为我市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地方政府间交流提供有益参考和启发。助力德州学院引进俄罗斯院士一名。
三、聚焦外事惠企利民,提升我市国际影响力。
一是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严格执行信息“日报告”和“零报告”,做好涉外籍人员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加快推进疫苗接种,我市现有外籍人员325人,接种人数为315人,接种率为97%,居全省第三位。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德州篇”。精心筹备“云话山东系列外宣活动-走进德州”活动,推荐马来西亚林尊文录制《外国友人讲山东故事》节目,创新开展德“外”一家亲—外国友人看德州系列活动,组织美国、日本、俄罗斯、古巴等10个国家在德企业高管、技术人员、教师和留学生代表100余人参访交流,全方位呈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成就。三是做好外国人来华邀请工作,助力我市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共邀请30批68人次。通过网上预审、无误后邮寄的办理方式,共办理APEC商旅卡9批10人次,为更多符合条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绿色通道。
市外办整体工作思路:“开放的德州与世界共赢”。市外办担任“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德州经济社会发展”两大使命,践行“外事为民、服务发展”工作理念,以“党建统领、形象提升,团结协作、工作争先,提高德州外向度、提升国际化水平”为工作目标,积极推动德州特色产品走向世界,实现“对接东盟”、发展“友城”、对外经贸、产业发展、生态研判、“五型”机关和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走在前”。外办全体人员将以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过硬的措施执行组织决定,为把德州建成“中国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东盟产品集散中心、‘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殚精竭虑,贡献外事力量,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外办将如何在外事工作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哪些具体举措?
谭明明:下一步市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打造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推动外事工作提质增效,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抓方向,进一步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大外事”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外事工作中去,并坚持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
二是优布局。按照“深耕日韩、做强东盟、拉紧欧亚、稳住欧美、拓展拉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布局思路,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交往,优化全球交往布局,为全市多领域对外合作拓展新空间。
三是搭平台。市外办将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围绕重点区域国别,持续打造交流活动平台。继续以“拉美桥”“非洲桥”“相约上合”等系列活动为主,加强“云外事”交往。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中非论坛等高规格活动。举办“德州红绿彩-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精品展”“德州—荷兰海外高层次人才论坛”等活动,
四是树品牌。继续打造“携手东盟 相约德州”对接东盟品牌。积极邀请东盟驻华使节和商协会负责人来德访问,加大招引推介力度;筹备举办“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德州-东盟国家主题周”等系列活动;举办第二期“东盟通”培训班;丰富“德州-东盟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服务内容;加快山东东盟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是促发展。务实推进“外事+”行动,整合和盘活涉外资源,推进外事赋能;持续推进“外事联百企”“外事惠乡村”等外事服务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一市一策”试点。做好双招双引工作,推动在德州成立国际氢能院士科创研发中心及碳中和氢燃料电池产业园。
六是优传播。积极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德州篇”,全面开展国际友城外宣,组织开展“国际媒体德州行”等主题宣传活动,优化“德“外”一家亲”品牌建设。开展“双语德州”工程。加快推进翻译人才库建设,规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助力优化我市国际化营商环境。
七是拓渠道。实施东盟国家“一国一友城”行动,让国际友城“朋友圈”变“合作圈”;机制性开展海外联谊活动,涵养人脉资源,举办“国际友城友人贺新春”、“海外联络主任德州行”等活动;打造“黄河湾国际青年会客厅”,开展中外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
八是抓服务。创新开展“三个一”工作法,即“一网办”“一链办”“一站办”,进一步优化我市涉外营商环境。运行山东省因公出国审护签管理服务平台德州系统,一站式办理39项涉外高频业务,构建高效便捷“外事服务大厅”,为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来德投资、就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九是提能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新时代外事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外事服务保障能力与水平,办好“外事大讲堂”,完善外事翻译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强化全市外事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
国际友城工作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德州市在友城交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
谭明明:国际友城包括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友好意向关系城市。我市友城工作始于1997年。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友好城市关系46对。其中,建立友好城市4对,即日本新居滨市、韩国始兴市、美国帝王市和新西兰黑斯廷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2对;友好意向关系城市30对。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外办的有力指导下,市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友城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对外交往中充分发挥友城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稳步推进德州市友城工作提质增效。
(一)立足实际,巩固扩大我市“朋友圈”。举办第二届中韩友城(德州-始兴)青少年围棋友谊赛,深化与韩国友城人文交流;举办中国(德州)—荷兰(韦斯特兰)旅游资源推介会、线上温室参观交流会,组织参加南荷兰省现代农业网络研讨会,推动我市与荷兰在人才、农业、旅游等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与老挝川圹省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协议书,召开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合作讨论会,挖掘合作潜力,助力经贸往来;对接韩国忠清北道曾坪郡、俄罗斯莫斯科州梅季希市、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市,积极拓展友城资源。
(二)开拓渠道,务实推进多领域合作。举办中泰、中俄青年云端交流会;组织新西兰、韩国、泰国等国友好城市、商协会组织、友好人士等参加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为友城青年搭建互通互鉴交流平台;推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韩国料理科学高等学校,德州学院与法国丝路商学院、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助力德州市第五中学与菲律宾达沃市阿尔穆纳瓦拉学校签署友好交流备忘录,推动我市教育国际化。
(三)主动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联合中国驻达沃总领事馆、菲律宾和平与和解发展中心共同举办菲律宾苏禄王访华605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友城代表参加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友城市长(尼山)对话会”、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等高能级平台活动,发挥民间外交优势,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
下一步,我办将抢抓机遇,开拓视野,分类施策,加快友城结好步伐,推动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友城”格局。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两位发布人介绍了2022年市外办工作重点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外办联系,电话2625338。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