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即为大学本科之后的高层次教育,西南联大独具特色
导语:组成西南联大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都是中国境内享有盛誉的高等学校。在联大组建之前,三校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办学模式。这三种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奠定了联大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模式,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是在遵循三校原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上继承和发扬的。
01“研究生教育”具有专业性与研究性的特性,主要以培养目标为核心
1、研究生教育
对于“研究生教育”这一概念,学者们各有不同解释。普遍通用的学术表述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解释:“研究生教育是属于第三级第二阶段的教育,授予大学研究生学位或同等学历证明。研究生学习计划要反映学科领域的专业化,并且其学科专业化比任何其他层次的学科专业化更普遍、更受重视。”
其他权威的解释还有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下)》,他将“研究生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一般分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两级,亦有不分级者。硕士生招收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博士生招收对象为已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亦可直接招收本科毕业生。
学生须按规定修习有关的研究生课程,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并提交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课程学习及论文达到要求者获硕士(博士)学位。”可见,“研究生教育”即为大学本科教育之后的高层次教育。
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具有专业性与研究性的特性。由于西南联大招收的研究生学历层次为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根据当前的学位划分标准,可以将本文中的“研究生教育”理解为“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2、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核心。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内涵,多有说法。“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和途径,它探讨的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因素的最佳结合与构成。”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与途径,它讨论的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因素(包括课程、科研、培养机构、导师、学制等)的最佳结合与构成。研究生培养模式,系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采用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样式和运作方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定式,它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大多数学者理解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根据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规律和社会需要,在一定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培育主体为实现“培养怎样的研究生”目标和“如何实施培养过程”两个主问题设定某种培育方向,将培育过程中的各环节与多方面动态要素组合形成的一种运作系统。
整个培养活动都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基于此制定的各环节要素也是以它为起点导向和着落终点,规定了研究生完成学业时应达到的要求;培养过程则是培养模式中的核心,涉及到招生录取、科学研究、课程设置和导师指导等几个环节。科学的培育过程就取决于各环节间是否安排合理且做到优化组合。
02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前三校的研究生教育,强调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1、国立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北京大学自1916年12月蔡元培就任校长以来,极其强调大学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发表了《论大学应设研究所之理由》一文,指出大学设立研究所具有“促进教员进步”、“为本科生提供深造条件”和“导师指导益于科学研究”的三点价值。其后,便于1917年以德国为模本始创研究所。
次年学校发布了研究所总章,设置了九个学门共三个研究所,虽然此时还不成体系,却成为国内的。1920年学校发行了《北京大学研究所简章》将研究所重组为四个所,次年又颁布《研究所组织大纲》再次进行改组,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学”和“外国文学”四门。
但因经费和人力缺乏,到后一年只有国学门研究所招收了首批作专题研究的学生。在这段时期,研究生的招生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教授有需要研究的题目和范围,将其公布在日刊上,只需感兴趣者申请、导师应允即可。对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上也是放任的,没有严格的责任制指导。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进行研究材料的整理和收集。
2、国立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北大为清华开办研究院所起到了示范作用。1925年,当时的“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发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一文,表明时值新旧文化交际之时,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更应该有精深的研究,可以“采择适当,融化无碍”;既利于对中国固有文化有更通透的了解,也益于解决民生的各种问题。
为了达到此目的,“须有高深学术机关,为大学毕业,及学问已有根底者,进修之地。”因此,这也成为清华设立研究院的原因。在教授胡适的协助下,限于经费仅成立一个国学研究院,以“寻出中国之魂”,成为清华史上首设的教研机构。
3、私立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张伯苓在1919年开办了南开大学。因他主张育才救国,故这所学府的诞生伴随着浓烈的爱国气息。南开的研究人才招生主要在于有实用意义的应用化学研究所与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成立于民国三十一年,除学术研究之外,兼受外界委托,代解决化学工业上诸种问题,及化学工厂设计。
1937年改称“理科研究所化工部”,开始招收学生。而经济研究所初设可追溯到1927年9月成立的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随着员工增多,图书渐丰,经费略有富足,出于对“专事研究而不兼及教课,似仍未尽促进学术。
训练人才之能事”的考虑,1937年秋该委员会便与本校经济系归并,建立了经济学院,后一年学校改组定名为“商科研究所经济部”,故此院实为经济研究所之前身。该所于二十四年起始招研究生。第一届招收了十名,适值抗战爆发时该批学生刚好毕业。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为造就及奖励乡村建设专门人才起见,还在经济研究所设立了乡村建设奖学金。
获得该奖金的学生有下列四项为标准:一是成绩优良而所习学系为乡村合作、土地问题、地方财政及行政,及其他经本所认定与乡村建设有关门类者;二是品行端正且具办事能力者;三是体格健壮,能吃苦耐劳者;四是对乡村建设有特殊兴趣者。
结语:从三校整体的培养模式来看,招收学生的要求均为达到大学本科水平的毕业生,学生的培养年限均约二年,而具体的培养过程,三校则不尽相同。北京大学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著称,对学生管理宽松放任,对课业考评也不甚严格,学生成绩主要以导师自行评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