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记者]:关于免费师范生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服务期的问题

  [中国教师报记者]:我看到网上一些评论,牵扯到十年使用期的问题,本来是希望更多的优秀青年来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但服务期太长会不会让一些人存有一种顾虑,打消积极性。

  [宋永刚]:关于服务期的问题。我想请史校长和韩校长作做答,在他们答之前我先谈一点认识和看法。讨论这个问题,我先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要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培养和造就出来?我想把这两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再来考虑服务期长和短的问题,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  [16:31]

  [宋永刚]: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目的,在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非常清楚,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表述,即三个就是要,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想这是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16:32]

  [宋永刚]:确定服务期这个大家都认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义务是相对立的关系,免费师范生必须履行国家义务,这是合情合理,大家可以达成共识的。对于多长时间合适,我想讨论这个问题,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考虑,我们在政策设计上重点要考虑这一项政策设计是不是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是不是有利于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的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只要对教育略有了解和研究的人都知道,要培养造就一个优秀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很长的过程,这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16:32]

  [宋永刚]:我也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优秀教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教育家?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有四个特点,第一要有职业信念。第二要有职业道德。第三要有渊博学识。第四,要有人格魅力。大家想想,我们现实中遇到一些好老师是不是都具备这几个特征,反过来可以说,没有这几条他也不一定是一个优秀教师。温家宝总理在多种场合下讲,我们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杰出的教育家,要象想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我觉得,现在教育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要成为教育家也有一些必备的基本条件。  [16:33]

  [宋永刚]:我体会,至少有五点:第一,志存高远。第二,充满爱心。第三,长期实践。第四,富有创见。第五,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一。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对北大孟二冬教授高度赞誉,其中有一句评价就是孟老师是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一。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请教育部周济部长转达他对郭力华老师的问候,前不久周部长委托我们专门去海南师范大学看望慰问了在医院里面的郭力华老师,她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当时毕业的时候就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主动提出去青海师大支边,后来从青海师大调到了海南师大,那天我看到她,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阳光教师,魅力教师。有的上课一般都很枯燥,但是只要她上课学生就爱听,她把课上活了,有她的魅力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她有内涵的东西在里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她有经验的累积。特别是要成为教育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温家宝高度赞誉的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按霍懋征老师,从教几十年,开始是学数学的,当数学老师是个好老师,后来教语文,成了语文特级教师。她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到这句话。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都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锤炼的。我想理解了这个我们再来考虑刚才那个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了。  [16:35]

  [宋永刚]:另外,我觉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有个选择自由的问题,在制度设计上我们是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在入学前招生政策是公布的,免费师范生条件要求都摆在这里,你要是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你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另外入学以后在师范专业内,如果因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有人喜欢文科,有人喜欢理科,他可以进行二次选择。在毕业工作时,在协议期内,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在学校间流动。如果对于那些只是想享受免费教育政策,而不愿意履行相应义务的,我劝他们在选的时候就慎重考虑。下面请史校长谈一下。  [16:36]

  [史宁中]:我说一下关于十年的限制,这个问题在本质上不算一件事情。刚才这位记者也说到了现在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这几年就业形式看不仅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包括很多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可以到一个中学就业已经是一个很理想的职业了。第二,一般来说即便没有这个政策,考师范大学的学生心里都有充分的准备。我们学校去年是60年校庆,这之后对我们毕业生进行系统了统计,我昨天晚上查了一下,我们96年毕业生,我们1996年一共有1367个毕业生,其中到中小学任教的有1157人占84.67%,十年之后的情况是什么样呢?十年之后只有5%考了研究生到别的地方任教,剩下的95%还在中小学,这95%中有10%从事了教育管理工作,就是当了校长或者当了教育局长。从这个形势看,没有这个政策都是这样做的,有了会更好的做。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