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起王翦蒙恬列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白起
白起者,郿邑人。善用兵,侍奉秦昭王。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为左庶长。穰侯魏冉为秦国丞相。
昭王十四年,白起为左更。秦相用白起为将军在伊阙山进攻韩,魏。杀敌二十四万,俘虏魏国将领公孙喜,夺五城。官至国尉。
昭王十五年,为大良造。攻魏,夺大小城共六十一城。昭王二十九年时,白起攻楚国。破楚都郢,烧夷陵继而东进至竟陵。楚王向东退守到陈邑。秦国将郢都改为南郡,白起升武安君。
长平之战
昭王四十三年和四十四年,白起攻韩国的陉城以及南阳太行道,夺五城邑,杀敌五万;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又攻韩国野王县,野王县投降。上党郡道绝而孤立无援。野王县守冯亭于是与大家商量:郑道已绝,韩不能救援我们,不如让上党郡投降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一定会攻打赵国。赵国被攻一定会和韩国一起来对抗秦国。
赵国孝成王于是和平阳君、平原君商讨:
平阳君认为不能接受上党郡,祸大于所得。平原君则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一郡,何乐不为。赵国便接受了上党郡的归附并且封冯亭为华阳君。
昭王四十七年,左庶长王龁攻上党郡。上党的百姓都逃去赵国,寻求赵国的庇护。赵国于是驻军长平,保护并安置上党的难民。四月,王龁攻赵。六月,七月。两军交战两次,赵军皆败,赵将廉颇于是坚守不出。赵王认为廉颇畏战有失赵国体面而多次责备他。这时,秦相应侯(范雎)施反间计派人贿赂赵臣,撺掇赵王临阵换将。反间计奏效,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秦国知道后,就偷偷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同时不许军中泄露这个消息,欲出其不意,毕其功于一役。赵括一上任就命令赵军迎击秦军。秦军佯败,诱敌深入。同时又安排两支奇兵。一支为数二万五千兵的队伍绕敌身后夺长平断赵军退路。另一支为数五千的骑兵拦腰冲击赵军阵型,将赵军一分为二。此时,秦军才命令轻兵出击。赵军失利只得退守一处,等待救援。
秦王听说赵军被围困,粮道已绝。亲自来到河内地区赏赐士兵同时又征调十五岁以上的壮丁固守长平。到九月的时候,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决定突围,他们分成四队连续突围了四五次都没有成功。赵括也率领着精锐亲自上阵搏杀,结果被秦军射杀。四十万赵军最后选择投降。武安君考虑到之前上党郡百姓的行为,以为秦所取其民却自归赵。认为此四十万赵军如果也如此反复必会生乱。于是将他们全部坑杀。只将二百四十名未成年的人归还赵国。秦军此战共杀敌四十五万余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分军为二。继续攻打韩,赵。韩赵甚恐,派苏代(苏秦的兄弟)游说秦相应侯。“赵亡,白起必位列三公。秦相处其下,不服也不行。况且,天下百姓都不愿意做秦国的子民,如果赵亡,百姓都迁离至他国,秦又能得到几个人呢?不如让赵,韩主动赔些土地才更实在,而且白起也会少些功劳。”于是应侯谏言秦王:“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昭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四十八年正月,秦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这时的正月似乎是十二月?不太确定,网上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反正是在十月以后。)
四十九年九月,秦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国邯郸。当时,武安君病,不能行。
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没什么优势,秦王又增兵王陵助其攻邯郸。结果,陵败亡五校尉。这时,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白起代陵将。白起认为眼下不是攻打邯郸的好时机,不愿意去。秦王自己请不动白起,于是又派应侯去请。白起还是不去,说自己又生病了。秦王便派王龁代替王陵继续攻邯郸。围困邯郸八九个月始终攻不下。最后春申君和魏国太子领兵数十万大军来救援赵国,秦军因此惨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白起这样说道。秦王闻之,怒而强起武安君,白起始终说自己病的很重,不能出征。应侯来请他时,白起依旧如此。于是,秦王罢免了白起武安君的身份把他降为士兵。让他迁到阴密。白起因为生病的缘故未能动身,在咸阳待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联合将秦军围着打,越打越猛。秦军败了很多次。秦王恼怒白起,于是派人赶他走,白起离开咸阳十里多地的时候,秦王与应侯群臣议:白起之迁,其意尚有不服,有怨言。于是派人带着剑去找白起,令其自杀。
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武安君自刎前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王二十年,秦将李信得到秦王的注意,于是问李信:如果攻打楚国,将军认为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说:最多二十万。
秦王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说:老了,就早点回家休息吧。于是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楚。王翦对秦军二十万军攻楚有所谏言,秦王没有采纳。于是王翦称病告老回乡。
李信,蒙恬两军分进,大破楚军。李信又攻鄢,郢。然后带兵西去欲与蒙恬合军城父县。楚军尾随秦军集中兵力大破李信军,杀七都尉,秦军败走。
秦王闻之,大怒。亲自去频阳向王翦道歉并请其领兵。王翦代李信攻楚,楚王出动全国的兵力欲与王翦决一死战。王翦坚守不出,楚军数次挑衅秦军都不迎战,于是向东后撤。王翦此时举兵追击,大破楚军。追到蕲县以南的时候,杀死了楚将项燕。秦军趁胜夺取了楚国的大部分土地,一年后俘虏了楚王尽收楚地以为郡。继而南征百越,而王贲(王翦之子)则与李信破定了燕,齐。
二十六年,秦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传后世。二世时,王翦,王贲都已经去世了。蒙氏也被二世所杀。陈胜等豪杰反秦时,秦国就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王。王离将赵王和张耳等人围困在钜鹿城。后来项羽率军来相救,俘虏了王离。王离于是投降了诸侯。
太史公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译文:于政治一窍不通。)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王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直到老死,后来他的孙子被项羽俘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秦若建德固本,也就不会有叛乱的事情发生了)
蒙恬
蒙恬,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是蒙骜。蒙骜的儿子是蒙武,蒙武是蒙恬的父亲。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骜在秦昭王的时候,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时,蒙骜为将军。始皇七年的时候,蒙骜去世。
蒙恬曾经学习过刑法,担任过狱官。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裨将军,与王翦攻楚。二十四年,蒙武攻楚俘虏了楚王。
二十六年,蒙恬因为家世获得将军的职位,攻打齐国时立有战功,拜为内史。三十二年,始皇又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戎狄,收河南。又筑长城。
蒙恬领军在外十多年,驻军于上郡。那时,蒙恬威震匈奴。始皇尊宠蒙氏,对蒙毅也很亲近。出则同车,入则御前。称蒙毅为忠信大臣。蒙恬主外事,蒙毅主谋内。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三十七年冬,始皇出游的途中病倒,派蒙毅原路返回,向路上的山川神灵祈祷。到始皇驾崩之时还没有回来。三十八年七月,始皇崩于沙丘,赵高、李斯、胡亥密谋。赐死扶苏和蒙恬。扶苏自杀,蒙恬怀疑有诈,提出申诉。使者便将他关进阳周的大牢。
蒙毅回来之后,赵高就和胡亥说:始皇很早就想立你为太子,而蒙毅一直谏言:不可!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言辞,就将蒙毅囚禁在代地。此后赵高就一直中伤毁谤蒙氏兄弟。子婴替蒙氏兄弟二人谏言,胡亥不听。派人前往代地赐死蒙毅。蒙毅一番慷慨陈词感动了使者,只是使者明白胡亥就是想他死,所以还是杀死了蒙毅。蒙毅死后,胡亥又派人去阳周赐死蒙恬。蒙恬认为自己很冤枉,使者说你筑长城伤到了龙脉,这就是你的死因。
太史公曰:我到北边,从开辟的直道回来,沿途看到蒙恬为秦朝建筑的长城,堡垒。劈山填谷极耗人力财力。蒙恬身为名将不极力进谏,救民危难养老存孤,维护百姓的安定反而曲意逢迎,他们兄弟死的一点也不冤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