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戴望舒的风流情史,两段婚姻三段感情,不惜为爱自杀

  一首《雨巷》火遍整个文艺界,也因此戴望舒有了一个“雨巷诗人”的称号。

  许多的文艺青年都在这首诗中觉察到了爱情的原貌,期待着自己的丁香女孩。

  那么戴望舒的情感经历是否像他在诗中描述的那样令人赞叹?

  

  1

  1927年,戴望舒和朋友施蛰存相聚,在施蛰存家中遇到他的妹妹施绛年时,戴望舒便疯狂爱上了她。施绛年虽年纪小,经历少,但是却是一个很有思想个性的小姑娘。两个人的各种观点都不相同,性格上的差异也很大,所以,施绛年对文绉绉的戴望舒提不起兴趣。其实,这也与戴望舒的外表有关。戴望舒虽然个头很高,但是皮肤有些黑,得过天花的脸上有很多的麻点。为了追求施绛年,戴望舒为她写了很多情诗。猛烈的追求却始终未能得到施绛年的回应,最多回以温柔平静的微笑,无声的拒绝。然而,陷入单相思的戴望舒并没有选择放弃,在一次又一次的求爱失败后,他的创作灵感突然大爆发,那段时间,他写下了很多情诗,包括那首著名的《雨巷》。有时候情场失意不见得是坏事,没有这段时间的爱情挫折,《雨巷》这首诗就不会在世界上出现,恐怕知道戴望舒的人会少很多。

  

  数次求爱无果后,戴望舒冲动地试图跳楼自杀,无奈之下,善良的施绛年只能接受戴望舒。虽不知道戴望舒是否真的想跳楼,但从施绛年答应成为戴望舒女朋友之后的事情来看,明显是缓兵之计。施绛年要求戴望舒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再结婚。戴望舒便离开上海去法国留学,边读边做翻译,努力学习。但其实,戴望舒刚离开中国,施绛年就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原来,在戴望舒和施绛年认识的时候,施绛年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对方是开茶叶店的小老板。然而,当这段关系尚未公开时,戴望舒就以死相逼,施绛年不得不先稳住戴望舒。

  

  知道了这一切后,戴望舒既愤怒又痛苦,打了施绛年一巴掌,然后在报纸上终止了婚约,结束了八年的单向苦恋。面对戴望舒和妹妹施绛年的事件,施蛰存夹在中间也很无奈:“一个是我的妹妹,另一个是我的亲密朋友,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我该怎么办?我只能中立,不参与,不发表意见,更不用说劝说或劝阻了。”

  2

  后来的戴望舒困于情伤之中无法自拔,在这个时候,好友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走到了他心里。纯洁美好的穆丽娟一出现时,就令戴望舒深深地着迷,很快便从感情的伤害中走了出来。他们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不久,生了一个叫戴咏素的女儿,小名朵朵。1939年,上海即将沦陷,戴望舒带着穆丽娟和女儿去了香港。在香港的这些日子里,一个三口之家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戴望舒在香港的居住地林泉居婉如一家文艺沙龙,作家施蛰存和其他朋友都经常去参观。

  

  时间一久,穆丽娟才发现,戴望舒根本不知道如何爱一个女人,他只在家读书写字,很少和她交流,她那颗的心慢慢降到了冰点。戴望舒不善于交谈,整天沉迷于自己的写作事业,还有最严重的一点是,戴望舒永远不会忘记施绛年。1940年,哥哥穆时英去世了,穆丽娟很伤心,想回上海参加哥哥的葬礼。由于政治观点不同,戴望舒不同意穆丽娟回去,这让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还有一次,穆丽娟穿了一身红色的旗袍,被朋友嘲笑穿着不当后,她才得知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她的母亲去世了。而戴望舒,截下了电报,没有告诉她。至此,他们的关系彻底破裂,再无修补的可能。穆丽娟无法忍受戴望舒的欺骗,她把母亲留下的玉胸针当掉,带女儿回了上海。

  

  戴望舒要求穆丽娟回到自己身边,再续前缘,但不管他怎么努力,穆丽娟无动于衷。于是戴望舒再次走极端,他写了一封遗书后,服毒自杀。幸运的是,他被朋友救了。镜碎再难重圆,穆丽娟整个人早已心灰意冷,最后,她毅然的结束了这段婚姻。

  3

  四个月后,戴望舒在大同图书印刷局遇到了抄写员杨静,比他小十几岁。1943年,他进入了第二次婚姻。婚后,他们相当和谐,两个女儿出生后,婚姻却出了问题。戴望舒有很强的大男子主义精神,他们经常发生冲突,争吵变得很常见。后来,杨静移情别恋,她爱上了一个姓蔡的年轻人。因此,杨静向戴望舒提出离婚,但戴望舒没有签署离婚协议,杨静干脆与人私奔了。

  

  这些事迹都被记录在了《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一书中。戴望舒一生中的诗歌作品不到100首,但他的杰作却层出不穷;他寻求创新和变革,甚至叛逆到否定自己的名著,这与普通人不同。这本书分为六章:花都少年、洋场情种、欧洲留学、黄金时期、流亡香港和北京贵宾。作者北塔对戴望舒创作的诗歌有着深刻的理解、独特的分析;对于戴望舒的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的细节也是信手拈来。整本书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叙事细致,可读性强。

  

  #戴望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