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思乡诗,意象悠远,情意绵绵

  唐代诗歌文化繁荣,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诗人,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冠绝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数以万计的唐诗中选取了三百余首经典作品,编入《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中,共收录诗人77位,诗歌311首,相比唐代2536位诗人,五万余首唐诗,可以说反复甄选,选取了唐诗的精华。那么,在这三百余首唐诗中,最佳思乡诗是哪个呢?

  关于作者,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因为他名气比不上李白、杜甫,也比不上李商隐、杜牧,但在唐玄宗时期,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的。他就是王湾,而那首经典思乡诗就是《次北固山下》,全诗如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五律,脍炙人口,传诵千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华丽,又工整。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更加精彩。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王夫之说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尾联,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