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生》一本努力贴近当下的传统文化书籍
通常讲传统文化的书籍都比较难懂,《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以下简称:《天地人生》)这本书却是个例外。这本书语言比较活泼,很好读。作者时不时的新观点也会让你耳目一新。
这本书囊括了“生死、天地、三才、混一、文治、修身、美德、君子、劝学、风度”十个方面。这本书并不是解读古典与传统,而是学习、参考、引证中华传统文化生活直至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课题。
读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在你耳边絮絮叨叨地唠家常,会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文化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生死
“死”这个词是不吉利的,也是人们尽力去避讳的词。就像老人去世,很多地方会用“没了”“老了”等字眼代替。但死是人生的终极,是无法避免的。
面对死亡,有人坦然,有人害怕,有人舍生取义,有人苟且偷生。这其中原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死观不同。
谈到生与死,孔子认为今生比虚无缥缈的来世更重要。人总是要死的,既然知道终会有那么一天,不如好好地活着。在活着的日子里,努力奋斗,尽量活出个所以然来。
老子认为生死是大、逝、远、返的体现,是天地先万物的终极,是先生命即先于生死的永恒与无限。从老子的生死论中,我们可以得到觉醒和解脱。
在庄子眼中,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与死轮回不止,生生不息。在庄子眼中,死不可怕,而是另一种开始。
在这些生死论中,有的人倾向于孔子,有的人倾向于老子。但无论哪一种,它都是让我们坦然面对死亡的前提。
对于我说,我比较倾向于孔子的生死论。只谈今生,不谈来世。今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来世是虚无缥缈的。既然是虚无缥缈的,是我所抓不住的,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今生呢?
孔子的生死观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成过去,明天还未到来,只有今天才是你能够把握住的。把握住了今天,明天还会远吗?
二,劝学
阅读不等于悦读,这是作者王蒙提出的观点,也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什么是悦读?悦读就是读自己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作者认为,“读自己喜欢的”是一个毒鸡汤。相比悦读,作者更提倡攻读和苦读。
“一味悦读,说不定都在那看抖音,只能变成白痴,而以苏秦为榜样苦读,至少有20%以上的可能学出点玩意儿来。”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吃一点苦头。现在很多家长提倡快乐教育,觉得童年就那么几年,让孩子快快乐乐的过童年比学习更重要,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至理名言。今天不吃苦,明天没准会更苦。
三,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结合
很多人会觉得传统文化高高在上、不贴近生活,更觉得传统文化虽好,但太过古老。在《天地人生》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传统文化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就拿修身来说,它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时代在退步,而是这些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本书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的一样“这是一本努力让文化回到生活的书,让古代与现代尽可能接轨的书,让天地境界、人生哲学、生活之路、处世哲学……受用文化滋养的书;是让高大上的人物与文化与各种不同的人们贴近的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