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纠结“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了!搞懂这,孩子高分又高能

获取更多教育经验、方法、学习资料等,每天与您相约!

别再纠结“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了!搞懂这点,孩子高分又高能

前几天就#太原在小学推行每周一日无作业#的话题,写过一篇文章,私底下也收到了不少家长朋友的留言,支持的和反对的都不少。

甚至还有很多朋友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看待,甚至觉得我们一面提倡素质教育,一面又设立了中考高考,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确实,应试教育下,学生负担很重,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为竞争而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但是学校又在致力于让“所有的学生一样的好”,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也可以说是——很多朋友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看待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应试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各种目的的教育都会采用这种手段。如果素质的高下可以用客观标准来考核,那么这种客观标准同样会束缚学生思想,同样也会造成与所谓应试教育类似的弊病。

因此,在我看来,作为测量手段的应试和作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可以交叉、重叠,但把这两者并列起来比较好坏,没有意义。

那么,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借用教育家萨尔曼可汗的一句话——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因为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比如,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很多孩子不去辅导班,爸妈也不陪读,但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

相反,有的父母几乎放弃了一切,陪着孩子奔波在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中,监督孩子学习,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依然得不到提升。

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花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换来的确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你孩子的学习力出了问题。

那么,什么是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若孩子学习力不好,在面对新事物时,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形,从而导致成绩难以提升!

那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呢?

最重要的两点:

1、不要阻碍了孩子的生命的内驱力。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开篇即说:“求知是人类的天性。”由于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好奇心,形成了一种由内而外自发形成的探索欲求,这才是学习。

在学校学习中,颇为普遍的是,孩子记住了很多知识要点,却不知所以然,更无法应用。在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眼睛无精打采,茫然无比。无论家长怎么推、老师怎么拉,孩子就是原地不动。

其实,在家长老师“推”、“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焦虑和恐惧是导致孩子对学习丧失好奇心,想象力破灭的罪魁祸首。“我要学习我想了解的事物”变成了“要我学习你喜欢的东西”,我们渐渐地把孩子的学习欲求变成了义务。

但事实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能给予孩子的只是附属性内驱力,让孩子形成认知内驱力直至自我提高内驱力,才是当务之急。

我们举了一个学骑自行车的例子。

骑自行车无疑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靠教师、家长讲会的,还是靠学生练会的呢?

一位家长以为孩子要学会骑自行车, 这是一件大事, 必须认真对待,必须反复地讲骑车的知识:骑车要领20条,骑车须知50条,骑车注意事项30点。

这些都循循善诱地、认真仔细地、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了,讲清楚了,孩子也听了,听懂了,并且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熟练程度。尽管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孩子背也用去了几个月时间,但给孩子一辆自行车,照旧还是不会。

并且有些过细的条条框框,反倒起到了束手束脚的作用,使孩于对实践产生了提惧心理。

而另一位家长,则认为骑车是一种能力,要靠孩子自己去实践才能形成,家长根本不能代替。

于是,他找给孩子一辆自行车,又找了一个大操场,让孩子自己在那练,练了不到三天,孩子便会骑车了。

事实上,学生们骑自行车的能力,”的实是自己练出来的。

2、自控力是培养学习毅力的关键

孩子有学习动力了,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打退堂鼓”,说明孩子不善于坚持,缺乏基本的学习毅力。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鼓励。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就是培养自控力的过程。你可以告诉孩子:“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想为什么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们保持耐心,鼓励孩子坚持走下去。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需要家长树立榜样。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要有始有终,勇于克服困难,要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留下好的影响,从而对培养孩子学习毅力有很大的帮助。

【版权说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求学之路,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