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题抢先看,“天津卷”的“烟火气”难写吗?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全国新高考II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一共7套试卷。
7套试卷命题方式都是“给相关阅读材料,再根据阅读材料写作。”,出“北京卷”外,其他六套试卷写作字数都要求“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比较特别,作文部分分为“微作文”和“大作文”,其中“微作文”字数要求不超过150字;“大作文”字数要求不少于700字。
在作文分数赋分上,除“北京卷”外,其他六套试卷赋分都是60分,“北京卷”作文因分“微作文”和“大作文”,赋分也因此有差异。“微作文”赋分10分,“大作文”赋分50分。
作文审题方向上,建议主要从“写人与自己的关系、写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人与工具的关系、写人与信仰(国家)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
1、“全国甲卷”主要从“人与人(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创新,借鉴,举一反三,多听别人的意见等等。
2、“全国乙卷”主要从人与信仰(国家)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奋进,人生,进步等等。
3、“全国新高考I卷”主要从人和自己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4、“全国新高考II卷”主要从人和信仰(国家)的关系去思考,比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立本,创新,未来等等。
5、“北京卷”主要从人与自己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比如疫情感悟,学习感悟,或者两者之间的联系等等。
6、“天津卷”主要从人和自己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平凡的生活,创造不平凡的价值等等。
7、“浙江卷”主要从人和信仰(国家)的关系角度去思考,比如: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信仰(国家),有志不在于年高等等。
个人认为,“天津卷”高考语文作文最难,难在学生可能读不懂材料的宗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现在把“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举例如下:
天津卷,试题内容: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的审题方向应该从“人和自己的关系”的方向来审题,毕竟我们说“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就是说某人过不了普通平凡的生活。所以,这篇作文可以从可以围绕“个人把平凡的生活过好,同样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解读。
其实,光明网早在2021年10月2日就刊发出一篇名为“烟火气,是中国人最好的生活方式”的文章。
文章全文转发如下:
国学君语:
烟火气生活,有仪式,有人气,有乐趣。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兴起了一阵极简风,审美上要简约,生活上也要简约。极简虽好,却不一定适合生活。
曾有段时间想过一种极简生活,但保持极简需要成本,不开火做饭,因为油烟一点也不极简风,每天吃清淡的一人食简餐,甚至连冰箱都不再囤积零食食物。
这样过久了,日子变得孤寂起来,人也“不食烟火”。后来终于忍不住,去超市买了许多食材,塞满冰箱;把锅碗瓢盆擦干净,开火做饭。
人也才慢慢有了“人”气,孤寂的心也渐渐被填满。
烟火气,才是最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无非衣食住行,有烟火气的生活,不止是厨房里的佳肴美食,左邻右舍的嘘寒问暖,还有一人独处时的小事趣味。
入了秋,真的是需要一缕日暮人间暖的烟火,抚慰二零二零年疲倦不堪的心了。
所谓的烟火气,最早就是一缕烟。
每逢年关,我们都要祭祖,小孩子总是嫌这祭祖的规矩麻烦,他们盯着神台上的肥肉、肥鸡,口水直流,那是可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
当长辈们按照顺序,小心翼翼地摆好福鸡、福饼、福果后,烧纸点香,跪拜磕头。然后就等那一缕烟了,上升三尺的食物热气,纸烧香燃时的香火味,屋子里弥漫着一股好闻的味道。当这些烟火渐息,就代表祖先们吃饱喝足,剩下的可以留给我们吃。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神堂飘渺的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烟火气。
因为以前只有过年祭祖才有好肉好菜,故而通过一套套繁琐的祭拜仪式,表达人们对食物的虔诚,对生活的祈愿。
中国人的饮食千种姿态,但最有烟火气的吃食,往往都带有仪式感,绝非糊弄了事。
就如梁实秋,在那战乱年代里,他身居陋室,却搭了个雅舍。他身体单薄,却无视盘旋敌机,猖獗虫鼠。物质匮乏,却吃得有滋有味。素笔直下,一本《雅舍谈吃》尽是对食物的热枕和生活的热爱。
尽管潦倒了些许,梁实秋也不随意糊弄食物,必是认真对待。有次难得地得到一些肉,他仔细研究了东坡肉的做法,精心烹制,把肉抹上调料,用蒸具干蒸,下面用炭火焖。
然后配上蜀中美酒,坐在雅舍小院里,把这一碗精心烹饪的东坡肉当做生活的礼赏。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活得有烟火气,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会虔诚地对待每一份食物,从中寻回对生活的热枕。
无论生活过得多起伏,也要吃得心安,毕竟认真吃好每顿饭的人,总不会过得太差。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落叶归根的梦。
尤其人到晚年,这个梦就更加强烈,最好是几间小屋子,左邻右舍皆亲友,所爱之人在身边,平生挚友在旁边。秋收时,就把酒话桑麻,灯火话平生。冬来时,就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因为中国人最有烟火气的生活,是人有亲友伴,心中有人情。
1949年,老舍还是从美国回到了北京,他是决意要在这里养老的,因为这皇城脚下有他最爱的烟火气息。
譬如入了秋,老舍说“北平之秋是天堂”,因为吃食千种百样,苹果,梨,柿,枣都熟了,羊儿肉正肥,螃蟹膏正红,菊花开,红叶盛,栗子香飘十里地。
但最令老舍欢喜的,是朋友们都住在不远的地方,臧克家、朱自清、惠孝同等人,他特地选了东城区一间四合院,过上一种有亲友陪伴的烟火生活。
老舍人缘极好,平日里,朋友能帮的忙都尽心竭力,想吃的饭也绝不含糊。每逢秋天菊花开,他必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一众好友带着“盒子菜”来访,小小的四合院坐得客满,一起赏花喝酒。
偶而老舍也去别人家串门,或者一起下馆子,一杯酒下肚,闲聊至日暮。很多时候,老舍请朋友下馆子,为的不是那口吃食,而是能与好友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有烟火气的生活,必然有一种人情味。不是孤苦丁零,而是热热闹闹,与老友温上一壶酒,看着小火炉明灭闪烁,饮一杯温度刚好的酒,小小暖意,氤氲烟汽,温暖人心。
大家就这样细细说着陈年往事,家长里短,不紧不慢。
炉火劈里啪啦地响,日子在烟火中流淌,人情在烟火里滋长。
并不是人人都有亲友相伴,但一人独处之时,也可以过一种有烟火气的生活,只要你眼中留意那些好玩的小事,就可以将自己与人间连接起来。
就像林语堂说的:“构成生活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
如果说生活大体是平淡无奇的,那些不起眼的细碎小事便是最有趣的点缀了,它们能让你真切地体悟到生活本身的存在。
林语堂常常留意他生活中的小事,并从中得到一种“不亦快哉”的乐趣。
他去看电影时,听到隔壁的一个姑娘说起久违的乡音,那场电影,就像是在家乡影院看的一般。
他与一帮朋友住在山里,听着隔壁妇人用不干净的闽南语骂小孩,北方朋友都不懂,只有他懂,他也能心里偷偷地乐。
黄昏时分,一人独处,他独坐阳台乘凉,叼着烟斗,似抽不抽,看着山慢慢没入夜色朦胧,人间灯火闪烁摇曳,感受清风徐来,似思不思。
他走在路上,看小孩子吃西瓜,喉咙兀兀作响,汁水流到胸口,感叹人生至乐,莫过于此。
他为现有的生活感到满足,因为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
所谓人间烟火,都是人间小事,就如,春看桃花秋赏月,夏观烟雨冬听雪,或如,老街小巷包子铺,乡里村间白炊烟。
其实,最有烟火气的生活就在你身边,因为能让你意识到生活之存在的,往往是日复一日的寻常。
流年旦夕间,小事皆烟火。
烟火气,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因为它让你理解生活的本身,知道生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心安。港台动漫
是厨房里煲着的鸡汤,缕缕不绝蒸汽等着爱人的归来,是我们认真对待,不会敷衍的一日三餐,是早晨经过经常去的包子铺,熟悉的一声早安,还是中秋之际,回到家里,家人等候我们的那顿饭。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缥缈的,都是实实在在的。
这就是中国人最有烟火气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2022年高考作文做的一个简单分析,希望2022年的高考学子可以参考借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