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就懂让梨的“孝子”孔融,怎么以不孝处死了?专家:有疑点

  关于孔融,我们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在我们孩提时代就已经出现在故事连环画中的榜样人物。早期我们提起孔融,首先浮现脑海的就是“孔融让梨”这个符合华夏孝悌观念的感人故事。孔融也因此被我们当成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典范。

  可是,近年来,却越来越多的人在根据一些史料“调侃”起来这个我们心目中“孝子”的榜样。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就是,其实孔融并不是真的孝顺,他其实是个薄恩寡义,冷漠无情的不孝子,而曹操也是因其不孝而定罪问斩。这似乎成了公论,这让孔融也逐渐成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反面教材。

  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么?曹操诛杀孔融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孔融的不孝吗?有关专家则表示,有疑点。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孔融是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首,更是以礼仪著称的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国学深厚,更是在4岁时因让梨一事被树立为孝的榜样而名噪大汉。

  这样一个有着孔子严格的家训家风,明事理的聪慧的孩子怎么就在长大后成了“非孝”的教材了呢?这一切的根源要从孔融所处的汉朝说起。

  自汉朝立国以后,便将“以孝治天下”定为了国策和选拔人才的依据,“举孝廉”就是根据这一国策而量体裁衣的。这一情况在经汉武帝时,重用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更是把“孝”当做了衡量人才的唯一的标准。据《汉书》和《后汉书》记载,汉朝对孝悌的嘉奖赐爵次数多达32次。

  朝廷不遗余力的鼓励下,汉朝呈现一片人人争相表现自己孝顺的竞赛之中去了。其实,这个国策设立之初是基于儒家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用孝来衡量忠,在汉朝初期也确实选出了许多真才实学的人。

  可惜,到了东汉末年,在经历的两百多年的洗礼下,百姓心中就认定一条:只要表现的孝顺,就能出人头地。很快,以“孝悌”为核心的礼法变得高度形式化和虚伪化。父母孩子之间原本的温存也被别有用心的人当做谋求富贵荣华的手段和工具。汉桓帝时期,民间普遍流传一则童谣就很说明问题了。内容如下。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童谣的大体意思就是:举孝廉中了秀才,却不认识字,被举孝廉的人,私下里却是和父母分开住(不赡养父母)的人,被认定为清寒苦素,清清白白的人却比泥还要污浊,选出的高官将军却胆小如鸡。这样选出来的“人才”能有什么用呢?这样的伪孝也只会让整个大汉江山越来越积重难返,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而孔融正是出生在了这样一个靠卖“孝”为生的东汉末年。对东汉朝廷一片忠心的孔融对于这虚伪的孝可谓无比的反感。因而,据《后汉书》里记载,孔融对称衡说出了,"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这段话。这也是后世一些专家总结的“孔融的父母容器论”的原文出处。

  可是,结合上文对东汉末年社会上虚伪的孝的情况分析来看,对东汉忠心耿耿的孔融说这些话,无非是他对汉朝当时只是片面的以“孝悌与否”来判断“人才是否”而发出的挑战和反讽。

  那么,孔融是真的不孝,真的就如他所说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是冷漠么?据史料记载,孔融之兄孔褒有一好友张俭被权臣迫害通缉后,曾在孔融家躲避。后此事被人举发后,孔融和兄长孔褒以及母亲为了家人,争着抢着替对方顶罪。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孔融家是母慈子孝,兄弟有爱的,并不像有人所传孔融是个薄情寡义,不孝之人。由此可见,孔融之所以会说出“非孝”的话,只是对当时社会盛行的过于形式化和虚伪化的孝道的抗争罢了。

  而我们查阅历史后发现,就连曹操也是当年因“举孝廉”后走上的仕途,曹操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则靠着“匡扶汉室”的幌子招揽人心。加上汉朝以孝治天下,在两汉立国近四百年里,朝堂之上三公九卿多是“举孝廉”既得利益者,因而孔融的言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简直就是一颗深水炸弹,惹得众怒难平。

  而那些人更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根基,凡事以曹操马首是瞻。孔融对伪孝的否定就是对那些人的否定,对那些人的否定就是对曹操的一统天下的霸业根基的否定。试想一下,曹操如果失去了那些虚伪的孝来统治的话,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合法性就受到了挑战,那么他的宏图伟业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而这才是曹操要杀孔融的深层原因。

  再加上,孔融性情耿直,言语耿直,曾多次冲撞得罪曹操,使得曹操怀恨在心。建安二十年后,汉朝上下饮酒酒成风,而酿酒需要大量粮食。处于动乱年代,粮草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曹操上书汉献帝,推行禁酒令。这下以孔融为首的文人不乐意了,竟多次上书反对禁酒。

  而孔融本就看不起曹操,他不光上书反对,而且还带头宴饮玩乐,公开反对曹操,不屈权势。这一切让曹操怒火中烧,加上新仇旧恨,最终以“招合徒众”“不遵超仪”“不孝”等罪名而诛杀了孔融一家。

  所以说,孔融被杀的真相就在于孔融那颗时时刻刻为日渐式微的东汉朝廷的忠心,动摇了曹操雄心霸业的根基罢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