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省没985高校,10个省没一流高校,河南省上重点大学最难?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高考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近三分之一的省份所在辖区没有985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的甚至还没有211高校,这一种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比例。
985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分布,明显是不均衡的状态。
没有985高校的省市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河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和贵州省(不包括我国台湾省),共计13个省或自治区,除河北省和海南省外其余均为中西部省份。
985高校全国分布图而没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省市自治区有:宁夏、贵州、广西、内蒙古、山西、西藏、青海、海南、河北和江西,共10个省份。
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全国分布表其中,像河北省,该省的辖区没有211高校,仅有的一所是河北工业大学,还建设在天津市的辖区。
为什么说上重点大学最难的省份是河南省。
根据2017到2018年公布的数据,河南省的一本录取比例是10.80 %,77114人;二本录取比例是37.75%,269503人(包含一本的累计人数)。
2018年河南省高考情况按照河南省往届情况进行推算,包括各种照顾政策在内,河南省的985高校录取比例约为0.98 %,即6973人,其中理科6069人,文科904人。
河南省高考实际录取情况无论是二本、一本录取比例,还是重点大学录取比例,高考大省河南确实显得低了很多。
对不同的省份来说,高校犯罪片的录取存在不公平现象,影响的是许多个人和家庭。
我们经常在说一个社会学中的词语——社会流动,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分层结构 中,人们在各种社会集团内部、各种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在各种活动空问之间变动、转移的形式和过程。
在各种流动途径中,每年一度的高考录取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考录取公平是指国家尊重学生的贫富、性别、宗教、户籍、身份等差别——这其中地域和经济状况又是最大影响因素,用规范、配套 的政策 、制度保证各地能力相当且意愿相近的考生拥有大致相同的高考录取机会。
河南大学高考录取公平重在录取结果公平,它需要有能指向公平的录取原则和录取程序做保障。如果用社会流动的视角来看高考录取,高考录取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流动的均衡,而录取公平缺乏主要归因为社会结构的失衡。要实现社会流动均衡,高考录取公平的核心和主要途径是改革社会配套制度、优化社会结构,也就是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差别要逐步取消,还有教育资源要平衡。
怎么解决录取不公平问题?怎样让考取重点大学难的省份变得相对容易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东西部之间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和分布极不均衡还表现在重点高校的建设和分布上,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数差距悬殊。
河南农业大学我国高考承担了太多的非教育功能,不但影响着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还进行初步的社会分工,更关系到户籍、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地位。高考录取本身具有复杂性,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关联性,不太容易理顺各种关系。社会赋予高考教育之外的功能,使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难以简单地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来进行。
所以,冷丝个人认为,寄希望于高考录取制度改革一蹴而就,这本身会制约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
河南师范大学我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使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影响。各类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办学经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学校所在地政府,由于高校在财政投入方面受当地政府的制约,所以高校很难真正按全国各地的生源情况分配招生指标。
按照省级行政区分配招生计划,致使各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极其不平衡,许多政策——“985”工程、“211”工程、博士和硕士点布局、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都是有利于科研实力强的高校,并没有照顾基础弱的学校。人为地拉大了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差距。
郑州大学因此,冷丝认为,国家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时,应照顾高等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倾斜。教育部需要与落后省份共同建设好1-2所重点高校,带动当地其他高校的发展,要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