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专家解读:难度适中,要写好关键在于“实”和

    上海中考于6月19日举行。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中考作文题目。这个题目出得怎么样?考生要怎么写?劳动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刘畅进行解读。

    刘畅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是一个比较灵活的题目。与这几年的作文题相比,今年的题目依然延续了上海中考作文题平实简练的风格,没有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题目给出一段材料,对“有意思”进行解释。对应这段材料,题干中的“看上去”是我们对人、事、物的表面印象,而“更有意思”则指向了我们对这些人、事、物的回味与深入把握。

  刘畅表示,对考生来说,这个题目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立意角度也可以多样化,如写自己身边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现象,也可以写自己的某个兴趣爱好。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角度,都要注意“比较”。题目本身强调的是“更有意思”,那么考生应当写到某个事物“看上去”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比之下,它的“有意思”又表现在哪。

  “我觉得,这个题目难度适中,考生有话可写,但想要写好,关键在“实”与“新”。”刘畅认为,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

  一是取材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即使是写比较宏观的社会现象,也要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达真情实感,切忌空话、套话;

  二是立意要有新意。无论是写身边小事,还是写社会上发生的某些现象,考生都应从中发掘其“有意思”即耐人寻味之处,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或认识事物过程的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比某件事物表面如何、又怎样有意思;

  三是构思要尽可能巧妙,尽量避免平铺直叙。考生应充分调动自己的语文知识,运用一定的技巧让文章有起伏变化,如用设疑、欲扬先抑等手法切入,或采取倒叙结构,都可以增强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