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书圣”王羲之7岁学书,53岁时又给启蒙老师点差评

  提起晋代王羲之,谁都晓得他是我国一位顶顶著名的书法家,人们称他为“书圣”。他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7岁时候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他的姨母卫夫人习字,他尽心竭力,勤学苦练,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的了。就连卫夫人见了都赞叹道:这孩子的书法,将来一定比我还要有名望。

  王羲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一直到12岁,王羲之也不再满足于当前的书法教学。他拿起家里收藏的众多前人书法论著边读边记,他父亲王旷见了说道:“你年纪还小,读这些书还是太早啊!”王羲之则回答道:“儿以为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就像赶路一样要趁早走,天天走。”

  后来,王羲之渡江北上,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到李斯、钟繇、蔡邕等许多人的手迹,他喜迷了,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心临摹,把各家书法的特点弄清楚,长处学到手。他没日没夜地练字,下苦功,连家旁池塘里碧清碧清的水,都因他洗砚,洗笔,染得黑沉沉的。直到今天山东临沂市还有这个地方,人们都叫它“洗砚池”。

  王羲之每到一地都不停地练字,因此,“墨池”也是到处有。据传温州的“墨池坊”,也是王羲之曾经练字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最终成为"书圣“,人们公认的顶级书法家。

  到了王羲之53岁时,他写了一篇文章《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笔墨纸砚对于书法的重要性,阐述了练习书法点画的心法,练习楷书、行书和草书的秘诀,比起卫夫人的《笔阵图》,更进一步地揭示了成为一名书法家的必经之路。文末,他特地嘱咐子孙,将此文“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简直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得精彩,但在文章快结束的时候,王羲之对于自己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写了一段“差评”。

  日本据他写道:“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这段话的大意是:我小时候跟着卫夫人学习书法,认为能够学到大本领。等我见过了李斯、曹喜的书法,钟繇、梁鹄的书法,蔡邕、张昶的书法后,才知道跟着卫夫人学习就是浪费时间,还是跟着碑帖学习比较好。

  虽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没有卫夫人从王羲之7岁手把手地教到12岁,打好基础,怎么能从前人书法中体会其奥秘?王羲之换老师的过程,也是他的书法层次提高的过程,每个书法老师都有他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像王羲之一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向具不同优势的老师学习,这样书法学习必然会进步更快一些。

  关注魏青苗,收货更多艺术文章

  艺术名人轶事|画祖张僧繇,安乐寺画龙于壁,点睛后破壁而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