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院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训:刚健创新、和而不同。

  

  历史沿革

  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改建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

  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1949年9月下旬,改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李立三兼任校长

  1954年7月26日,学校从天津迁往北京

  

  1966年6月份,因开展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8年11月,中央同意复校

  1984年8月13日,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系中央部委所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为学校书写中国工运学院院名。

  2003年5月,改制为本科院校,更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院现有北京和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截至2018年6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490人。截至2017年底学院馆藏纸本图书总量为83万余册。下设14个院(系、部):工会学院、劳动关系系、经济管理系、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文化传播学院、安全工程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开设16个普通本科专业、8个高职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专业方向。

  科幻片

  同时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迄今坚持26年的劳模本科教育,为大批共和国劳动英模提供了深造机会。2015年学院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在近70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其中,云南省劳动模范杨丽;影视女演员、文艺片女神高圆圆都是优秀的校友之一。

  

  学院多年坚持弘扬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工运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小精尖”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发展研究生教育、做精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较为完整的大学。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