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余额已不足,剩下10多天可以跟着28张古画这么过

  友情提示:

  距离2022结束就只有10多天了

  你年初立下的flag都完成了吗?

  想要抓住2022的小尾巴

  不如去古画里里找找灵感吧~

  

  北宋 燕文贵 《仿王维江千积雪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1

  大雪过后请注意保暖

  【大雪】过后

  北方大地银装素裹

  

  元 郭畀?《雪竹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冬日锻炼可极大提升人的身体素质

  但【大雪】过后

  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南方“雪花飞舞,漫天银色”

  实在是不想动弹那要怎么保暖呢?

  对现代人来说这些都是小case

  北方的许多城市会进行供暖

  南方的朋友们则有各种取暖神器:

  空调、电暖炉……

  

  元 佚名 《三阳开泰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但在没有电的古代

资讯影评

  人们是不是就只能揣手手

  或者靠蹦跶发热了?

  这也太看不起古代劳动人民了

  平民百姓家可以在泥盆子里生火取暖

  

  南宋??马远(传)《雪景》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钱人家则用金属盆

  烧的炭也大不同

  北宋欧阳修《归天录》中就记载了

  一种贵族用的“清泉香饼”

  不仅可以燃烧终日还无任何异味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开元天宝遗事》中也提到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家用的是“凤炭”:

  “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

  至冬月则燃于炉中,

  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

  余灰不可参杂也。”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像贾宝玉住的怡红院里

  既有暖阁也有熏笼

  (在香炉外套上“笼”形器物)

  还有丫鬟侍女送来的“汤婆子”

  

  清 孙温 《红楼梦画册》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这“汤婆子”是北宋人发明的暖手宝

  又叫“锡夫人”“汤媪”“脚婆”等

  热水灌进去比对象的手和兜还暖和

  

  清 佚名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十一月》?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就曾在《戏咏暖足瓶》诗中言:

  “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

  佛印更称“汤婆子”是他媳妇儿:

  “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

  (汤婆子:听我说,谢谢你)

  

  《画唐十八学士图卷》 北宋? 赵佶(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要是天寒地冻时还要出门社交的话

  有什么好去处推荐吗?

  今年某书上大火的“围炉烹茶”可以一试

  不过那也是早几百年前的古人玩剩下的

  

  元 佚名 《同胞一气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伙伴、老伙计们慵懒地围炉而坐

  一盆炭火、三两小酒、几缕茶香

  再来点烤土豆、烤红薯、烤板栗、

  烤柿子、烤橘子、烤包子……

  胃里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清 佚名 《红楼梦赋图册》局部 爱尔兰切斯特·比替图书馆藏

  《红楼梦》中也有这浪漫温馨的一幕

  一片“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

  众姐妹们穿着艳丽的袄子

  边拥炉作诗,边烧糟鹅掌鸭信吃

  

  清 孙温 《红楼梦画册》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卷王”雍正则喜欢围炉观书

  在《胤禛行乐图册》中他化身文人

  手捧书册坐在博古架前专心阅读

  脚下正是热气腾腾的火炉

  

  清代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故宫博物院藏

  咱也不知道他烤暖和了

  会不会打个盹儿

  反正小编是先困为敬了

  

  元 钱选 《西湖吟趣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02

  冬至,饺子吃起来

  大雪过后就是【冬至】

  《三礼义宗》中记载:“(冬至)有三义,

  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

  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

  这一天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

  俗话也叫吃“捏冻耳朵”

  传说医圣张仲景退休回南阳老家时

  恰是寒冬腊月

  许多行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他看到后心痛不已

  便命弟子在关东搭起棚子

  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

  放进锅里煮熟后剁碎

  用面皮包成“娇耳”施予百姓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碗“祛寒娇耳汤”下肚

  大家冻伤的耳朵都好了

  后人为纪念张仲景

  每逢冬至便模仿“娇耳”用面皮做食物

  这就是“饺子”的诞生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些地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

  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馄饨

  有一次御厨煮馄饨没熟惹得龙颜大怒

  当赵构准备把厨子发去大理寺治罪时

  却听说宫里只有他会做馄饨

  就又默默把人给放了

  (鉴定完毕,是吃货无疑了)

  明代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中

  腥馅、肉馅和素馅馄饨的制法:

  腥馅——在肥猪肉中加入去骨的鱼肉或者蟹肉、虾肉,再用胡椒、花椒、葱白、酱等调料调味;

  肉馅——采用去骨的鸡肉或者野鸡肉,加入核桃仁、松子仁、榛子仁,用胡椒、花椒、葱、酱等调味;

  素馅——以竹笋、菠菜、荠菜等为主,焯熟之后,加入与肉馅类似的辅料和调料;

  包好的馄饨放入滚汤中煮,待馄饨浮起之后捞出,用冷水淋过,再在馄饨下面抹一层油,放到锅中蒸熟,或者用油煎熟,也可以放入用葱、醋调味的汤中用大火煮熟。

  喜欢吃馄饨的朋友

  可以照着配料做来尝尝

  吃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冬天冻耳朵~

  除了饺子和馄饨

  冬天还是要大口吃肉才能获取足够的热量

  俗话说:“冬天吃羊肉,上山打老虎”

  羊肉性温,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

  驱寒和滋补的效果杠杠的~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相传汉高祖刘邦畏惧严寒

  每到冬天就冻得跟狗一样(bushi)

  手下樊哙见势炖了一锅羊肉汤

  刘邦喝下以后瞬间不冷了

  此后民间便有了冬季喝羊汤的习俗

  

  元 朱玉(传)《太平风会图》局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林洪有一非常优美的诗句: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乍一看是写景,实则是说煮兔肉火锅时

  红色肉片在沸腾的汤汁中翻滚摆动的情形

  这道名为“拨霞供”的美食

  被林洪记录到了《山家清供》中

  他还备注了“羊肉亦可”

  于是乎新晋小吃“涮羊肉”红遍大江南北

  隆冬时节一群人围着沸滚的火锅

  用筷子夹起一片片其薄如纸的羊肉

  放入汤里涮上几秒后

  夹出蘸上调料送入口中

  瞬间从舌尖暖到了心窝子

  

  清 孙温 《红楼梦画册》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当北方人民热火朝天地吃着涮羊肉时

  南方人民则选择在家品口小酒

  姑苏地区的人民对冬至非常重视

  当地还流传着一句“冬至如大年”的俗语

  姑苏人家传统的入冬仪式

  是喝上一杯“冬酿酒”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种用桂花酿造的米酒

  在寒气逼人的冬日细细抿上一口

  酒液伴随着一股清甜顺喉而下

  似乎在胃中点燃了一把温柔的火焰

  暖意瞬间流遍全身,此时再回味

  那酒香竟还萦绕在口鼻、唇舌之间

  趁着兴致多喝几杯便有一种浪漫的微醺

  论小资情调,当真是比不过姑苏人~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03

  腊月,开始“藏冰”

  冰上运动搞起来

  12月23日就正式进入了农历腊月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曰: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意为腊月凿冰咚咚咚,正月搬到冰窖中

  古人为了能在炎夏享用到冰块带来的凉爽

  每逢大雪就会储藏大量冰块

  “藏冰”一般分两步:

  先由官员带领“凌人”(职业藏冰人)

  凿好大型冰窖

  再到水质好的地方凿下冰块运送到冰窖储存

  放置冰块的地方还需要铺垫新鲜稻草、芦席

  再盖上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

  最后密封冰窖口,坐等夏天

  

  清 佚名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进入“数九寒天”后

  眼看着树梢挂霜,水面结冰

  古人也会和我们一样趁机举办冬运会

  冰嬉是他们最热爱的冰上运动

  还在清朝被纳入了“国俗”:

  “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

  以简武事而习国俗云。”

  (清朝《日下旧闻考》)

  

  清 ?张为邦? 《冰嬉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分兵丁二翼,每翼头目二十名,服红黄马褂,余俱服红黄齐肩褂。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较射。”

  ——《清朝文献通考》

  

  清 张为邦 《冰嬉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每年冬至过后

  皇帝和文武百官会在御苑三海进行检阅

  校阅包含两个项目

  一种是相对简单的“官尚子”八式

  另一种则是难度系数更高的“走冰”

  就是在滑冰的同时还要表演各类杂技

  (类似于今天的花样滑冰)

  

  清 张为邦 《冰嬉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滑冰,冰上球赛、射箭等也齐齐上阵

  参与人员多达上千,场面之宏大前所未有

  当然也有一些初学者

  会不小心摔跟头惹得众人发笑

  《清代北京竹枝词》就捕捉到了这一有趣画面

  “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

  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

  (冬季滑冰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清 金廷标《冰戏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04

  腊八节

  腊八粥喝起来

  12月30日是腊八节

  纠结“腊八”还是“蜡八”的朋友

  看完别忘了喝碗腊八粥哦~

  12月的最后一天便正式进入了“二九”

  民谚“九九歌”中唱到: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这是寒潮来临的前奏

  可是天气再冷也要爬起来背书

  

  清?萧云从 《雪岳读书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希望考生们年底的各种考试

  都能顺利通过

  在余下的十多天时间里

  打工人都能完成各项KPI

  愉快地迎接2023!

  编辑|余一

  校对 | 嘉琪

  转载| 博物馆丨看展览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