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湖北大学

  建设人才湖大   服务社会发展

   

  返回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评选专题

   

  2006年,“两优287”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2007年,有关蜘蛛行为的论文在《Science》上发表;2012年,江畅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一次次零的突破,使湖北大学如阵阵春雷般名扬荆楚大地。

  “有着80余年办学历史的湖北大学,之所以能在教学科研上不断突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秉持人才强校的理念,将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作为学校发展的崇高责任和不懈追求。”这是湖北大学校长熊健民教授在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开篇陈述。

  ——立足实际,形成工作特色。学校立足实际,形成了引进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特色。对人才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对优秀人才长期跟踪,对校外人才灵活聘用。在学科建设、学术团队、研究平台等方面创造条件,在安家落户等生活方面提供细致服务,解决人才在校工作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引育并重,构筑人才高地。在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湖北大学每年划拨2000万元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划拨近千万元用于青年教师的科研启动和进修培养。近10年来,从海外高水平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上升至45%,高级职称教师达50%。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的同时,各级各类专家、高层次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包括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人,“楚天学者”45人,“百人计划”4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省教学名师5人等。同时,围绕国家和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遴选高层次人才组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科研创新团队,鼓励协同创新,构筑人才高地。

  ——服务社会,凸显人才效益。一流人才队伍凸显一流教育。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累计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达15万余人。一流人才队伍凸显科研优势。学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一流人才队伍凸显服务社会能力。近5年共为全省各地培训中小学教师近2万人、组织开展80余场深入企业的“专家教授企业行”等活动,有力推动了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回顾历史,成绩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湖北大学将继续秉承“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湖大精神,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为湖北科学发展、为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