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的5G必要专利!罗振宇讲的中国优势,是美国也要承认的现实

知名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公司拥有37%的5G标准必要专利;这个数字是4G时代的两倍。结合着两个标杆式的数据,在昨晚的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罗振宇下了这样的一个判断:中国公司的技术存在感在持续增加。

这是美国也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凭借超大规模的制造业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很多先进技术想要落地制造成产品的唯一选择。

在演讲中,罗振宇举了一个来自知乎文章的例子:一个来自北京的3D打印需求从订单提交给在深圳的工厂,到制造完毕交付快递回北京,仅耗时12小时。现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国具备如此迅速的生产、制造、物流的协同能力,而且还是一个领土如此广袤的国家。

但罗振宇演讲中没提的是:在深圳完成这项3D打印任务的是一些来自周围村子,都是初中毕业的3D打印工程师,文章的作者称他们为:复合型技能古惑仔。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巨大的九年义务教育人口红利,如果不是B站学知识那样的移动互联网红利,这种人不可能存在。

普遍的素质教育与移动互联网发展,再叠加中国的超大、全门类制造业规模是中美科技竞争的中方优势。

但与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罗振宇紧接着的一句话却是他关于中美技术竞争的核心观点:竞争意识损害竞争力。三星在其企业发展中也使用过类似的策略,叫做:竞争性合作。

美国学者为竞争性合作下的定义就是:竞争企业在同一市场相互竞争,但在某些领域彼此合作却产生了更大价值。就像是三星与苹果在手机市场里竞争,但并不妨碍苹果向三星购买屏幕组件,这就是竞争性合作。

目前中国的技术发展并非是闭门造车似的自我创造,而是与全世界各个科研机构、公司、科学家协同开展的技术研发。罗振宇说:很多高精尖领域的技术,已经不再是中国单方面向上取经,而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编程。就拿华为最被大家熟知的5G极化码来说,它的编码概念就是来自于土耳其毕尔肯大学的埃达尔·阿里坎教授,而后被华为拿来深度开发变成了华为自己的5G技术高地,因此这名教授也在去年被华为颁发特别奖项。

这就是中国参与世界技术创新协作的微观缩影,一个土耳其教授发明的新型编码方式,被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发扬光大。因此这个世界的底色仍是合作,而非单纯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