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2年里被同一研导拒绝,在看到导师回信内容后,含泪释然
导语:众所周知,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生能在考生人数和国家线上涨的情况下在初试中通过国家线已实属不易。如今距公布国家线已有一段时间,研究生复试阶段也即将迎来收尾工作。
一考生2年里被同一研导拒绝,在看到导师回信内容后,含泪释然
为了增加自己在复试中的通过率,很多考生在通过初试后,便纷纷联系起目标院校的心仪导师。但不是每一位考生与导师都能如愿以偿的双向选择,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不,这位二战的考生分享了自己这两年的经历,他在第一年复试落榜后,第二年通过初试后继续联系了上一年的同一位导师,然后他在网上分享了这位暖心导师的回信。
这位考生在第一次考研时,便很喜欢这位导师,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如愿以偿来到这位导师的身边。于是在第二次考研时,依旧选择同一位导师,但很可惜的是,这次也依旧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虽然并没有收获到好消息,但是这位导师的回信处处尽显温柔,也让这位考生得到了一些心理安慰。
导师信里说到,首先肯定了学生的优秀,也很感谢这位考生能够保持初心连续两年选择他,并很遗憾的表示由于名额有限,权衡之下,只能选择忍痛割爱。
信中还写道,不被导师选择并不代表这位同学不够优秀,并还建议这位同学抓紧联系调剂,寻找其他的上岸机会。
此外,这位导师还给这个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示自己的前半生也是不顺和在奋斗中度过的,三十岁才考上的研究生,四十岁才获得教授称号,激励这位同学要学会在困境中不气馁,挫折中咬紧牙关坚持。告诫学生只要坚持努力,大器晚成也没关系。
信中尽显这位导师的惋惜之情,虽然是一封拒绝信,但这位导师也没有轻视学生的来信,反而还用另一种温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婉拒,想必这位导师是一位温暖又善良的人,也难怪这位同学能够连续两年选择同一导师。
回信发到网络上后,众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人说这位导师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考研的压力如此之大,而这位学生还能顶住压力,连续两年选择同一个导师,为什么不能给一次机会给这个学生呢?
在学生的角度而言,这位导师在明确拒绝学生的同时,并没有对这位同学的来信敷衍了事,还建议学生抓紧时间联系调剂,不要错过调剂的最佳时间。
对比起其他很多导师模拟两可的回答,使得有很多学生因此错过调剂的机会,相比之下,这真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
并且,这位导师能在人情和公平中平衡,如果这位导师因为人情,就破格录取了这位同学,这也是对其他报考这个专业的同学不公平。
所以也足以证明了这位导师的公道之处,也希望这位同学能在老师的鼓励下,不要放弃努力,好好准备接下来的调剂工作,也希望能调剂到自己心仪院校。
相信这位同学在老师的激励下,一定能重整旗鼓,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以梦为马,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放弃!
面对导师的拒绝,考生们也不要感到心灰意冷,好好的准备调剂工作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面对考研人数的增加、国家线的上涨,要不要“二战”、“三战”成为了困扰很多考生的问题。
首先,需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再坚持一年,重复以前的生活。如果这次付出了比之前更多的努力,那如果失败了自己能否承受得住再一次失败的压力?自己是否能在顶住面对同龄人都在就业、上岸成功的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业压力的提升,导致教育“内卷”化,未来的考研热度降会只增不减,所以能抓住机会调剂的话,尽快“上岸”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不能够成功“上岸”,那么通过工作积累经验也是一种成长,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旁人无法为你的选择提供答案,只有自己付诸努力过,才能知道最终的答案。
结语:22年的研究生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上岸”,拿到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