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色的彼岸》:生命诚可贵,且行且珍惜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将如何度过今天?在《天蓝色的彼岸》一书中,英国作家亚历克斯·希勒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和告别的故事。

  一.哈里的遗愿

  《天蓝色的彼岸》中主人公哈里是一个小男孩,因意外出车祸死亡,来到一个叫“他乡”的地方。在“他乡”,哈里遇见了形形色色的鬼魂,有还有遗愿尚未完成的鬼魂“阿瑟”,有等待自己宠物狗的“斯坦”,还有一群刚刚死掉还没看懂“他乡”政策的鬼魂……但在“他乡”,人们只有一个归宿,就是走向那条通往天蓝色的彼岸的路,开始新的人生。

  和大多数的鬼魂一样,哈里也有自己未完成的遗愿。哈里在出车祸之前刚刚和姐姐阿蛋大吵一架,在吵架时哈里很大声地对姐姐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后悔的。”而姐姐却说:“不,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虽然两个人吵得很凶,但是哈里内心明白,自己死后,姐姐阿蛋一定会为自己说过的话感到自责。他多希望没有对姐姐说过那句话,多希望能对她说抱歉,他很想告诉阿蛋,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请她不要自责,不要悲伤。

  哈里并不知道自己要死多长时间,他想和每一个认识的人道别:妈妈、爸爸、姐姐、最好的朋友皮特,甚至是他喜欢的女同学奥利维娅……现在,他正处在另一个世界。他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心声告诉给人间的人们,直到遇到150多岁的阿瑟,他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了人间……

  在人间,当哈里在学校转了一圈后,以为所有同学都将他遗忘时,他看见了一面墙,整整一面都是关于大家对他的回忆,就连曾经的死对头杰利也为他写下了留言,甚至还为了纪念他种了一棵树……离开学校,哈里还去了商场、电影院闲逛。在回家之前,哈里去了自己的墓地,遇见了爸爸,最后和爸爸手拉着手走回了家。回家后,哈里和姐姐道了歉,和家人做了最后的告别,就离开了人间,去往了天蓝色的彼岸……

  所有的告别,都是生命的重逢与绽放。面对死亡,哈里从最开始不能接受死亡这个事实,到思考死亡的意义,到最后坦然接受一切,选择新生。这个故事从始至终以第一人称叙述,透过哈里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珍重,亲情的伟大,感人至深,触动灵魂。

  二.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2019年4月17日晚,一名17岁的男孩,从上海卢浦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身后是追赶不及的母亲,在惨剧发生后悲痛欲绝,坐地痛哭。

  生命诚可贵,我们每个人有且只有一次生命,一个17岁的孩子,无论与母亲发生了何种争执,都不应该不顾一切,草草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这令人惋惜,也值得引起我们反思。

  对待生命,轻易选择走向自杀的人,这种行为令人心寒。但是在近几年的统计里,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一;自杀是中国15-纪录片34岁人群死亡原因排名第一;16%的中国学生都考虑过自杀。有机构对上海中小学生做过调查,数据显示:约25%的孩子想过自杀;5.85%曾计划自杀方案;1.7%自杀未遂。知乎上关于自杀有这样一个答案:“自杀没成功的都告诉你后悔了,没后悔的都直接没了。”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且行且珍惜。

  三.关于死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江南在《龙族》中写道:“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 ,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不再会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

  电影《素媛》里,小素媛接受治疗时说她开始明白了奶奶经常说的那句话:“哎哟喂,要死了,哎哟喂,要死了。”医生阿姨问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她低着头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到:“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学会珍惜。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所以我们总是觉得日子还长,有很多事情不急这一时半刻的。殊不知,人世无常,生离死别从来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事情。再怎么悠长的岁月,有一天也会心头一颤,怎么说完就完了?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能够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价值,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田维在《花开半亩》中说:“生命中,我们都接到不同的剧本。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不管怎样,我们总要演好,直至落幕。”愿你我在生命的尽头,无悔这一生,不留任何遗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