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招募】中科院心理所抑郁症研究项目“心花计划”北京地区患者招募中…
“心花计划”
抑郁症研究项目
初阶简报及招募说明
本期内容包含三大部分:
“心花计划”研究项目总体介绍
“心花计划”前三位抑郁症参与者的数据分析初步结果(已做匿名化处理)
“心花计划”研究项目参与者招募说明
01
“心花计划”研究项目
“心花计划”抑郁症研究项目启动说明视频
抑郁症发病率高、疾病识别率与诊疗率低、治疗周期长且复发率高,需要在精准诊断和治疗上深入研究。
为了进一步探究抑郁症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心理病理学,改进抑郁症的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团队发起了针对抑郁症研究的“心花计划”。
“心花计划”是一个长达十年的抑郁症跟踪研究,旨在采用脑影像等多种研究手段,建立抑郁症精准诊断和分型的客观标记,探索基于中国文化的新型心理干预技术,并发展药物之外的无创神经调控新疗法。
“心花计划”一期我们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开发的“移空疗法”为抑郁参与者提供心理干预,二期我们将聚焦于个体化的精准经颅磁刺激物理干预。
目前我们希望通过问卷和电话筛查从社区招募120名志愿者(干预组、等待组、健康对照组各40名)。在干预前后我们会进行磁共振脑成像扫描来看他们的大脑产生了什么变化,同时采集和分析自评问卷和认知行为任务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估他们的认知和心境状态。
此外,我们还和脑陆科技团队合作——该团队研发的睡眠脑环基于临床标准的睡眠监测方案,配合高精度脑电传感器,让我们可以通过睡眠脑电数据动态分析参与者干预/等待期间及前/后的睡眠情况。
同时,我们也和中科院心理所赵国朕老师的团队合作。参与者在接受干预/等待期间及前/后佩戴该团队研发的多模态人因感知系统电子手环,通过蓝牙连接到“心花助手”手机App,可实时采集各种生理数据(如皮肤电阻、皮肤温度、心率、运动加速度等),对情绪状态和重要生活事件进行标记、并早晚录音记录自己的想法思绪等。
“移”空抑郁,心花盛开
“移空技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提出,其继承和发扬中医治神为先的学术思想,是一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身治疗技术,目前在“心花计划”研究实践中逐步完善成为“移空疗法”。
“移空疗法”直接处理来访者的负性心身感受,即聚焦于心身障碍的靶症状,不问隐私,不强调诊断,适用范围较广。
“移空疗法”的实施过程采用象征的方式进行,故阻抗较小,起效较快,一个疗程通常2-4次即可完成。
此外,该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动性,操作步骤也比较简单,经咨询师的指导,来访者可逐渐自主使用,便于随时随地处理自己的心身问题,恢复良好心态。
刘天君教授在举办“移空技术”工作坊
目前我们组建了一支“心花计划”心理支持专家团队。所有心理支持专家均通过了刘天君教授的“移空技术”咨询师专项培训和“心花计划”团队的逐一面试选拔,将会在连续督导下为我们的抑郁症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移空疗法”心理咨询,并进行后续随访,及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支持。
“心花计划”心理支持专家团队一贯秉持着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和无与伦比的热心、细心、耐心和虚心,在咨询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移空疗法”在“心花计划”研究中的各项细节,不断提高心理干预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完成每位参与者的初始访谈后,“心花计划”研究团队会与心理支持专家交流,根据参与者的个性特点和个体情况匹配咨询师。
左右滑动翻页
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心理从业者参与“移空技术”专项培训,加入我们的心理支持专家团队,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更多人走出抑郁的阴霾,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02
“心花计划”初阶结果
目前“心花计划”抑郁症研究项目一期已入组6名参与者,前3位抑郁症参与者已完成主要实验流程。研究者对已有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虽然还不具备统计意义,但数据的整体趋势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表明“心花计划”研究项目现阶段是成功的,并可以对抑郁症患者提供较为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心花计划”研究项目初期简报及招募说明视频
医生访谈结果
本研究中使用17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14项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这两种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量表来考察参与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水平,本研究中由北大六院/深圳康宁医院的医生/医学研究生对参与者进行访谈和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三名参与者的HAMD总分干预后均降低,参与者003降低最明显。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因子分
HAMD五大因子的得分反映出三名参与者在各抑郁相关的症状维度上整体有改善。
汉密尔顿焦虑量 表(HAMA)
参与者001和003的HAMA总分均有降低,参与者002初测时的焦虑水平本身不高,干预前后变化不大。
自评问卷主要结果
贝克抑郁量表 (BDI)
参与者自评的贝克抑郁量表得分与医生评定的HAMD得分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参与者003初测时抑郁程度较高,干预后下降最明显;参与者001抑郁程度有所减轻;参与者002初测时抑郁程度最轻,干预前后变化不大。
主观痛苦感觉单位量表 (SUD)
主观痛苦感觉单位量表(也称为主观困扰单位量表)在临床上用以测量个人当前体验的痛苦或困扰的主观强度。三位参与者前后测主观痛苦感受与BDI 得分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一般自我效能感 (GSES)
经过八周的“移空疗法”心理干预,三名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提高,这一点符合我们的预期。“移空疗法”心理干预可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能够把控自己的生活,从而减轻抑郁。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这一潜在的疗效机制。
内感受性知觉多维评估 (MAIA)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MAIA 考察参与者的正念水平,关注他们对身心状态的觉察能力,注意力的情况等,包含8个维度。
主要有变化的维度有:
三名参与者主观报告的“自我调节”维度得分均上升,参与者003提高最明显。
参与者002、003的“信任”维度得分提高明显。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
参与者001、003自我报告的失眠严重程度均有下降,但参与者002主观报告失眠严重程度有所上升,可能与参与者002一直坚持佩戴脑环有关,不过睡眠脑环监测到的数据与此不同。
认知行为任务主要结果
三名参与者SST任务的准确率均有提高
三名参与者的反应时均缩短
之前有研究在抑郁症患者中观察到认知灵活性的降低,在WCST中由于未能及时灵活改变分类策略导致的持续性错误率(Perseveration Error Rate, PER)更高[1],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年龄,HAMD总分及迟滞因子分正相关 (P
本研究中参与者001、003后测时的持续性错误数减少,可能意味着干预后认知灵活性提升,也可能是练习效应,需要后续与对照组对比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刘哲宁,赵俊雄,陈筱章,等.抑郁症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续操作测验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0):690-692.
[2]张清洁, 王传生, 姚佳志, 高金来, 刘志凌, & 刘五星. 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比较研究. 山东精神医学, 2002,15(2), 3.
左右滑动查看
三名参与者Emotional n-back 任务后测时相比初测基本呈现反应时缩短,准确率提高的趋势,但参与者001对负面情绪面孔的反应没有变快,参与者003对负面情绪面孔反应的准确率下降了,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Emotional n-back 任务结束后,参与者完成了一个图片识别记忆任务,其中包含之前任务中出现的图片和一些新的图片,他们需要判断出现的图片在刚才的任务中是否出现过,并快速按键反应。
左右滑动查看
三名参与者识别记忆任务后测时相比初测基本呈现反应时缩短,准确率提高的趋势,但参与者001和003对负性情绪面孔的记忆准确率下降,反应时变长,参与者003对于积极情绪面孔的记忆准确率也有轻微下降。情绪线索对抑郁患者影响的变化值得深入探究。
大脑功能连接变化
严超赣研究员联合全国精神科专家,建立了抑郁症脑影像大数据联盟(REST-meta-MDD)。目前,联盟已成功汇聚了来自17家国内医院和大学的25个抑郁症研究组的1300例抑郁症患者和1128例正常对照数据,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含被试个体数据的抑郁症脑功能影像数据库。
在大脑的各个网络中,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与抑郁症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大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方法,严超赣研究员团队和联盟发现,抑郁患者默认网络内部功能连接显著比正常对照减低,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减低与用药有关。
除默认网络外,注意网络和运动网络的功能连接在服药患者中也出现降低。
之前的研究只是在服药患者和未服药患者间进行了横向比较。为了深入探究大脑功能连接的降低是否由服药引起,我们和北大六院的司天梅教授合作进行了纵向研究 ,发现首发未用药患者服用8周抗抑郁药物后,整个大脑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
左右滑动查看
基于以上介绍的研究,抗抑郁药物能让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连接降低。因此,我们假设是——如果我们8周的心理干预也有效,是不是也有可能让抑郁参与者的大脑功能连接降低?
sub001
p
当阈值设为p
sub002
p
在阈值为p
sub003
p
参与者003在阈值为p
左右滑动查看
我们首先看了大尺度的脑网络功能连接(将大脑分成8个网络),结果基本符合我们的假设:接受心理干预后三名参与者大部分大脑功能连接降低。
我们对三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配对T检验,发现相较前测,后测时三名参与者的平均大脑功能连接显著下降(p
如果我们将大脑分成具体的很多小区域,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功能连接表示脑区间信息通信的情况。如上图所示,红色连接线代表脑区间功能连接上升,蓝色连接线表示脑区间功能连接降低。可见三名参与者大部分脑区间功能连接都是降低的。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脑大部分的边功能连接下降,当然也有少部分上升,这是因为大尺度的网络未做校正,所以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情况。但是目前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即我们的心理干预会让大脑的功能连接降低。
睡眠监测系统
睡眠效率
反映实际睡眠时间与躺在床上的时间所占的比率,85%以上被认为是正常的,而任何高于90%的睡眠效率被认为是非常好的。睡眠效率低于85%被认为是差的。
入睡用时
反映从开始监测到进入浅睡的时长。入睡用时正常范围为10~25分钟被认为是正常,且入睡用时越短通常睡眠质量更高。
虽然参与者002主观报告的失眠严重程度上升了,但脑环的睡眠监测记录显示参与者002的睡眠效率整体有提升且呈稳定趋势,入睡用时显著降低并呈稳定趋势。参与者003的睡眠效率波动较大,但入睡用时显著降低。
我们提取了参与者003的阶段睡眠分期,观察到从2021年12月24日到2022年1月1日,参与者003的深度睡眠比例增加了,睡眠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多模态人因感知系统
参与者002运动情况(2022/01/01-2022/02/22)
参与者002心率情况(2022/01/01-2022/03/01)
参与者002皮肤电导水平(2022/01/01-2022/03/01)
目前手环采集到的数据未发现特别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噪声较多。之后我们将与赵国朕老师团队深度合作,进一步挖掘手环数据,并将外周生理数据与手机App采集到的问卷数据相关联,分析被试情绪状态变化。
小结
虽然目前只分析了三名参与者的初步结果,但我们可以发现8周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抑郁(包括医生的他评和参与者的自我报告),焦虑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另外,无论是参与者主观报告的失眠程度,还是由睡眠监测系统反映出的睡眠效率,都能看出他们的睡眠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我们通过对脑影像数据的分析也发现,就像抗抑郁药物能够降低大脑的功能连接,总体上我们的心理干预也能降低大脑的功能连接。
当然这些结论都是非常初步的,还不能完全证明我们所有的干预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至少从前三名参与者比较一致的趋势,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心花计划”移空疗法干预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个项目还是成功的。
后续随访
抑郁参与者完成8周实验后,我们会进行长期追踪。治疗结束后3个月,我们会进行一些问卷随访和自发思维任务(参与者录音记录自己的想法、思绪等);6个月我们还会给他们再次进行大脑扫描,看大脑的改变有没有持续的效应,同时还会再进行一次移空疗法心理干预,巩固效果;9个月同样会有一些问卷和随访。
治疗结束后1年到10年,我们每年会召回参与者进行一次咨询和大脑扫描,看看10年内大脑会有怎样的变化。
总的来说,如果经过评估,我们发现抑郁患者在10年内再次抑郁发作,会启动新一轮的干预研究。当然我们也希望记录这些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来探究影响抑郁症状变化的因素。
通过长期追踪,我们不仅可以完善我们“心花计划”的心理、物理干预,了解抑郁参与者长期的生活事件和状态变化,还可以逐步构建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让他们很好地恢复,甚至能够发展出更好的社会、认知功能,这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左右滑动翻页
03
参与者招募说明
目前“心花计划”抑郁症研究项目正在进一步招募参与者。如果您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并且正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欢迎您报名参加我们的“心花计划”!
“心花计划”抑郁症研究参与者招募说明视频
1
参加研究可以获得什么?
免费的综合心理评估
价值¥2000
免费的大脑检查报告
成本¥6000
免费8周“移空疗法”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的平均市场收费是¥800-¥1000/次。在“心花计划”研究中,出于建立咨访关系的需要,我们会先向您收取 ¥1600(¥200/次)的咨询费,当您完成全部8周的实验流程及8周佩戴手环脑环的观测后,我们会将咨询费全额返还给您,相当于免费接受咨询。
研究流程支持
三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将与您一起完成研究流程,随时解答您关于研究的疑问。手环和脑环研发团队会及时为您提供技术支持。
心理干预服务
一名咨询师和两名咨询督导组成的咨询小组将为您提供干预服务及后续随访。
2
哪些人适合参与本研究?
注:由于对每个参加研究的患者需要至少6人的支持团队,鉴于研究资源、人力和经费的限制,项目一期仅入组40名患者,入组甄选标准极严,敬请谅解!
纳入标准:
19-35周岁,性别不限
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正在医院精神专科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抑郁症患者(参与研究时最好告知主治医生)
有安卓手机(目前我们的电子手环和APP只支持安卓6.0以上系统)
适宜磁共振检查:
-体内无金属或电子植入物 (如金属电子耳蜗或起搏器)
-无假体(如假牙、金属牙套等)
-无染发、刺青或纹身
-无幽闭恐惧症
-无严重脊椎病
-无脑外伤
有强烈的支持抑郁症科学研究的动机,能够配合8周心理干预、心理测查和大脑扫描程序,愿意参与10年追踪研究。
最好居住在北京,方便来中科院心理所参加线下实验和八周的心理咨询。
排除标准:
磁共振检查禁忌(体内有植入物或金属)
脑部曾受伤,或者曾遭头部重击导致10分钟以上昏迷
有脑膜炎、癫痫等脑部疾病或存在脑部随机放电现象的其它疾病
符合 DSM-5 诊断表现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者
器质性精神障碍者
怀孕/哺乳期妇女
过去12月内曾物质滥用或酗酒
访谈发现存在危险自杀意念(具体自杀计划和意向)
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心理治疗的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其他原因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3
您的参与有什么意义?
您的参与
将推动抑郁症病理生理特征的脑影像研究,帮助构建抑郁症的精确诊断脑影像学生物标记,有助于让临床心理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干预的脑机制,明确在干预中起作用的有效因素,为今后开发更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扫码报名
您可以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写表格进行预报名。如您满足入组条件,我们会及时致电您进行电话访谈,以确定您是否适合参与本研究。如果您入组成功,我们会微信联系您,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预约前来心理所参与实验和咨询。
实验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
附:中央电视台与北京卫视对研究团队的介绍
如果你也想参加郁金香的线上线下活动
欢迎加入城市郁金香群
微信扫码下方小程序码
- end -
猜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