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人物素材积累系列:中国精神里的标杆人物
01于敏: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
于敏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他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的突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恒武选中,来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在时代的漩涡中,张弛有度。在公明和真理之间坚持选择。他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这几乎就是于敏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
【素材运用要点】于敏的事迹充分表现出科学家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成就人生,在现实自我中造福大众。
这一素材可以用于写家国情怀、时代责任、人格魅力、无私奉献等主题作文。也可通过深入挖掘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02申纪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申纪兰申纪兰,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说:“要幸福就要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她带领平顺县西沟村人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从而使西沟村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化作前进的动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奋斗。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我国第一部宪法。改革开放后,她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的关于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发展农村教育等工作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和积极回复。
【素材运用要点】申纪兰为人民办实事,她时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这是忠诚的表现。
这一素材可用于写关于时代责任、爱国忠诚等话题的作文作文。也可以通过素材解读,展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表达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03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
李延年李延年,现年92岁,中共党员,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中,他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和国民党军队拼过刺刀,在山势险峻的湘西与土匪“掰过手腕”。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的多次反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凯旋之后,他继续投身国防事业,扎根祖国边陲。离休后,他把自己曾经获得的大部分奖章和证书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他说,这些荣誉属于所有为新中国战斗过的英雄们,作为活下来的人,他有责任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他积极弘扬革命优秀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
【素材运用要点】“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李延年从沙场中走出来,一生参加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这一素材可以运用于报效国家、奉献精神、革命传统等话题。也可挖掘素材所承载的思想精神及其内涵,表达对话题的理解,展示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
04袁隆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袁隆平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无劳动,何以谈安身立命之本?袁隆平90岁仍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他给自己定的另一个任务海水稻。他说:“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更崇高一点。要让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素材运用要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勤勤恳恳,善于创新、勇于探索,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一经出世,便惊全球。这一素材可以用于专注创新、淡泊名利、人生理想等主题。
05屠呦呦: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屠呦呦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屠呦呦致力于我国传统中医药研究。她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当今时代有不少年轻人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面对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往往缺乏实干的精神,坚强的斗志,而是容易一蹶不振,半途而废,如此心态与行为必将与成功无缘。屠呦呦在当时科研设备陈旧、简陋,与科研水平低下的环境中,面对人们对完成研发任务的质疑,她没有妥协,而是埋头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深入研究、孜孜不倦,终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她说:“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素材运用要点】屠呦呦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她坚守自我,砥砺前行,终于从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中找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为人类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素材可以运用于坚持创新、开拓进取、毅力恒心、默默奉献、人生价值等话题。也可以通过对素材内涵的理解,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并上升到时代精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