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中医药在“防治康”全过程为患者保驾护航
交汇点讯 1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提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近期,江苏各地也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在患者病程的各个阶段应用各具特色的中药方,为患者保驾护航。
每日消耗30吨药材 中药方效果显著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为‘疫毒外侵’。”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国家岐黄学者方祝元告诉记者,江苏省中医院在总结前期中医药对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江苏的气候、人群特点、患病症状,研究制定了四种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处方,分别是预防方、轻症方、解热方和康复方。
方祝元介绍,解热方针对重症高热恶寒、周身疼痛、剧烈咳嗽等症状,用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再配桂枝、白芍、柴胡、羌活,退烧效果非常明显。此外,根据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的乏力、出汗等症状,康复方中使用西洋参、太子参补气,用沙参、麦冬养肺阴,用桑叶、杏仁、贝母、枇杷叶宣肺止咳,也具有良好效果。
为了方便患者,江苏省中医院在门诊一楼服务台旁加设一处“简易门诊”,患者“随到随挂号,挂号即拿药”。“平均每天为500多人次开出‘肺宁合剂方’和‘康复方’,药已经煎煮完成,患者可以直接带走。”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田立元说。
“中药效果确实不错,这次我再来开一个康复方。”在简易门诊,记者遇到了前来开药的市民姜女士。姜女士告诉记者,她此前在发烧时服用了医院的轻症方,除此之外没用任何其他退热药物,退烧很快、咳嗽等症状也较轻,“现在只是有点乏力,所以想着来看看康复方。”
“每天大约要消耗30吨药材,药房、库房、制剂部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开足马力。”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束雅春忙得“焦头烂额”,她介绍,医院一直坚持“名医坐堂、道地药材、精准调配、科学煎煮”十六字方针,即便在特殊时期,也不放松对药材品质的要求。医院在全国24个省拥有150个道地药材基地,每日源源不断从各基地运送中药饮片,饮片凌晨配送、凌晨入库入柜,煎煮工厂更是一刻不停。
接方、调配、称重、发药......药师们穿梭在药柜之间,手速快到出现重影。“每个药房有40-50个工作人员,平均每人一天调配40张方子,一张方基本是14-28付,每付里有十几到几十味中药材不等,可想而知大家的工作量。”束雅春演示到,每张方子调配好后还会放在医院自研的“中药饮片配方数据采集机”上进行中药调配质量考核,现场随机称重误差上下不过1g-2g,由此可见药师“手上功夫”的精准度。“我们还对很多基层医院进行指导,包括方子如何使用、如何煎煮,希望中药能帮更多患者。”束雅春说。
辨证施治 中医治未病正当时
“我们一开始就告诉居民,不必抢购和囤积各种感冒药,‘一人一方’的中草药可以防病、扶正驱邪,效果也是不错的。”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师樊园园介绍,医院一直以来都给患者输出“中医治未病”的科学防病概念,并及时推出了中药防疫香囊、补气固表中药代茶饮、中药内服预防方汤剂等。“对于各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中医科辨证论治,还推出了个体化膏方调理体质、防病防变。”
记者了解到,疫情以来,医院中医科每天保证3位中医师坐诊。“一人一方”精准中药辨证施治、“三九”时节穴位贴敷、“督脉灸”补阳袪寒湿……“疫情防控,中医药一定是当仁不让的,中医治未病正当时!”樊园园介绍,为了方便居民,医院还委托医药公司帮助居民打碎药材,方便居民回家做香囊。此外,防疫的中药茶、膏方等处方都是委托医药公司加班加点配送,保证居民取药。
“我父亲刚做过心脏手术,体质很虚弱。我母亲感染新冠病毒后,我和父亲就一直服用在社区开的玉屏风散,至今都还没有感染。”辖区居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因为父亲一直由她照料,所以保证自己和父亲不被感染成了她的“头等大事”。“除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中药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如今,该院呼吸道门诊患者每天200-300人,症状以胸闷、乏力、咳嗽咳痰为主,“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呼吸道门诊的医生也会推荐患者服用中药,或补气养心、或宣肺化痰。”樊园园说,“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们没有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协定方,都是‘一人一方、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精髓。”
茶饮香囊药方 中医机构“各显神通”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救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近期,我市各大中医医疗机构通过外用、内治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南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上月19日,南通市卫健委就下发了《2022年冬季南通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流感的中医药预防和辨治方案》,全市各中医医疗机构“各显神通”。
该负责人介绍,在如皋市中医院,全院招募志愿者制作香囊,短短十余天累计提供防疫茶饮48000余剂、防疫香囊18000余个、清宣解毒方和新冠1号5000剂;海安市中医院近期研发了“中药退热茶饮”“扶正防疫茶饮”,保障临床需求同时方便群众;启东市中医院还依托市中医专科联盟搭建的区域中药房,向启东全市所有群众提供防疫香囊和茶饮等中医药服务;通州区中医院快速打造出了“防疫四件套”,即:成人防疫茶饮、儿童防疫茶饮、成人防疫香囊、儿童防疫香囊、感冒清颗粒以及相关中医适宜技术,反响热烈……“下一步还将积极推进重症床位建设工作,保障好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
针对患者出现病程1-2周后仍有反复低热、倦怠乏力、咽痛咳嗽等不适的问题。12月28日,南京市中医院专门组团开设中医杂病(新冠康复)门诊。该院感染科主任张彦亮介绍,部分患者虽高热已退,中医认为对于新冠恢复期患者,邪气已祛,但正气尚为不足,或正气渐复,但邪气尚有残留,正邪交争,或重者脏腑虚损,气血失畅,身体完全康复尚需时间,而中医药调治为首选方案。
“目前每天的门诊量有80-100人次,社会需求量还是挺大的。”该院感染科主任张彦亮介绍,这一中医康复门诊针对新冠感染后康复期患者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规范化检查评估(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T、心电图和胸部CT等),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个性化干预,其中包括中医药、饮食、运动等康复指导建议等,促进新冠病毒感染恢复后患者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康复,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最大程度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王甜 仲崇山/文 王悦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