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

  台湾海峡位于我国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南北长约370公里,东西宽约130-140公里,海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南北航线的必经之路。台湾海峡过往船舶数量大、密度高,每天过往航行运输船舶逾千艘,常年在此捕鱼作业的渔船数量超过3万艘,并且有多条两岸海上直航航线,交通流复杂,事故风险多发,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海域之一。

  

  

  因台湾海峡特殊的地理位置,“狭管效应”明显,风力一般要比海峡以外海区大1?2级,尤其是在每年的冬春季节,东北季风盛行,常有七级以上风浪,约有2/3的日子都在刮风!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环境会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威胁,恶劣的水文气象条件容易引发水上交通事故。

  当前已处于冬季大风频发期,小编带大家看看船舶因遭遇大风浪而发生的几起典型事故。

  

  

  典型案例一:

  

  

  2020年3月31日约0121时,散货船“江X洋宏伟”轮航行途中遭遇大风浪,在福建泉州崇武东南方向约33海里附近海域发生自沉事故,船上5名船员全部获救,未造成水域污染。

  典型案例二:

  

  

  2019年4月15日约1003时,“金X轮6号”轮在航行至汕头表角南面约13海里附近水域遭遇大风浪,造成船舶货舱进水,船舶沉没,无人员伤亡和水域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约600万元。

  典型案例三:

  

  

  2019年1月21日约0347时,“中X689”轮由汕头港空载出港开往南通港途中遭遇大风浪,在漳州兄弟屿东北方向约7海里附近水域发生自沉事故,造成2人死亡。

  典型案例四:

  

  

  2018年12月28日0458时,散货船“皖X和888”轮空载由上海开往金门水域航行途中,在兴化湾锚泊避风期间,船舶走锚后发生触礁事故,造成船舶破损、货舱进水,未造成人员伤亡及海洋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约人民币60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恶劣气象海况影响

  台湾海峡受寒潮大风影响时,气候、海况极其恶劣。事故发生期间,船舶遭遇大风浪天气,船舶摇摆较剧烈、操作较困难,导致货舱内货物移位,并与船舶横倾形成恶性叠加效果,船舶向一侧发生大角度的倾斜,加剧甲板上浪和货舱进水,形成自由液面,降低船舶稳性,最终导致船舶失去恢复力矩而沉没。

  船舶超核定航区航行

  上述事故中,部分事故船舶为内河船。内河船舶结构强度、抗风浪等级及干舷高度都是按照内河标准建造的,不适合海上航行。货舱多为开敞式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受风浪影响,容易导致大量上浪进水,船舶储备浮力丧失造成沉没。

  

  

  船员安全意识不足

  船员未持有海上航行适任证书,不具备安全航行适任能力,对海上潜在安全风险和天气变化趋势的分析判断不足,未能预判可能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隐患;未及时接收气象海况信息并根据船舶自身特点、装载货物特性以及气象条件选择合适的计划航线;未根据货物特性及相关要求对所载运货物进行适当积载。

  

  

  船舶货物管理不当

  船舶完货后未按要求进行绑扎固定或平舱。受大风浪影响,船舶发生横摇,致使货物发生移位,导致船舶向一侧发生大角度的倾斜,加剧甲板上浪和货舱导门进水;船舶货舱未关闭、货舱盖移位错位或导门盖没有锁紧,未能保持风雨密,受大风浪影响,甲板上浪后大量海水进入货舱,排水速度跟不上进水速度。

  

  

  船舶航行操作不当

  船舶未根据气象预报和实测风力情况做好防风准备,未及时寻找和前往安全海域避风。大风浪中航行期间,船舶未能严格遵守大风浪中船舶操纵要求,采用转向偏顶风航行以减轻船舶横摇幅度时,未能发挥良好船艺抓准转向时机,导致横向受浪,船舶横摇加剧,船载货物发生移动,船舶大角度倾斜;船舶避风锚地选择不妥,避风效果差,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不当;没有及时检查货舱风雨密情况。

  

  

  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

  船舶经营或管理公司对船舶安全管理和日常检查不到位、船员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公司未能及时收集气象预报、掌握船舶动态信息、对船上货物积载和管理进行有效指导;公司管理流于形式,登轮检查时没有开展现场检查,对船舶仪器、水密设备和装卸货装置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督促纠正。

  

  

  调查官的安全建议:

  船舶经营或管理公司:

  应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从事货物运输,禁止船舶超核定航区航行,特别是严格船舶动态管控,杜绝船舶从事违法违章航行作业活动。对航经台湾海峡的船舶提供必要的岸基支持和安全指导。

  船舶管理:

  对航经台湾海峡的船舶,应按照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或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船舶的日常安全管理,提高船舶安全管理和机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效率,保障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一是开航前,应根据气象信息制定好船舶航行计划,并在航行途中及时跟踪气象信息,提前采取避风措施,选择好安全的避风水域,避免船舶在大风浪中冒险航行。

  二是按照冬季防大风的要求,开航前做好关键性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大风浪来临前,做好船舶压载航行准备工作,关闭并检查舱盖、舱门、空气管等设施的风雨密有效性,保证排水设备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对运输集装箱、重大件、卷钢等船舶则要做好货物绑扎系固工作,防止船舶在大风浪中导致货物移位发生船舶倾覆危险。

  三是大风浪中航行时,应加强瞭望,谨慎驾驶,勤测船位,避免船舶受大风浪影响偏航或剧烈摇晃,发生自沉、搁浅或触礁事故,当船舶横摇周期与波浪周期相接近,出现强烈的横摇时,应果断采取适当调整航向、航速,减轻横摇幅度。应尽量避免在大风浪中调头操作,顶浪航行时尽量保持船首20度左右偏顶浪航行。

  船员管理:

  按照船舶配员要求配备船员,确保船员适任。公司应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船员的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提高船员气象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大风浪航行的船舶操纵技能,做到提前研判途经海区海况,规避船舶超限制风力航行,确保航行安全。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以案为鉴 | 该水域冬春季常有7级以上大风!这些防范措施你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