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懂了李兰娟院士的话吗?高薪留给科研人员,管控千万片酬!
这两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兰娟教授的一段话刷屏了 ,在公众心理产生了共振,引起了强大反响。
她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希望媒体、教育部门、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崇尚科学,要尊重科学家,要努力成为科学家。”
2020年开头极不平常,正当人们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的时候,一场疫情突然爆发,人们猝不及防。面对灾难的降临,人们瞬间明白了:活着不是为了生病,赚钱不是为了看病,富有不是家财万贯,健康才是无价之宝。纵有亿万家财,也抗不过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病毒。
然而,明白归明白,在疫情面前却是束手无策。正当人们惊慌失措之时,两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开进了疫情。一支是白衣天使部队,一支是承担作任务的部队。
天使们本能地感到责任在肩,疫情就是命令。武汉当地的天使们自然是不假思索投入到战疫当中。四面八方的天使们则也是主动请缨,逆向而行,奔向战疫前线。天使们直接与病魔比拼,正面与死神搏斗,拼命与时间赛跑,将一个又一个生命抢夺了过来,再一次谱写出激昂而又壮丽的历史篇章。这里所说的天使,是所有参与救治病人、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背后的支撑人员。
频繁出现于各种灾难当中的部队,这一次一如既往地闻令而动,毫无畏惧地开赴武汉。病人见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市民见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中国的部队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让人安心、让人放心。
这两支队伍,无论在何时,都在直接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军人们守卫着祖国边疆和社会安宁,让人民生命免遭国外敌人和国内敌人的伤害,伊拉克等一些国家就是活生生的反面例证。医生们守护着公众个体生命,尽可能不让疾病夺去人们的生命,比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即是如此。所以,李兰娟院士“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的话,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立即在公众心灵深处引起同频共振。
医生与明星,军人与艺人,现实中的对比确实强烈。医生和军人守护着他人的生命,明星与艺人谋求着自己的生活。有道是生命最为珍贵,可守护着他人生命的使者,其生活却有些窘迫,而专心谋求着自己生活的明星,生活却是穷奢极欲。唱一首歌几十万,演一部电影几百万,出一部电视剧上千万,不用说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的收入几何,有的甚至连科研经费都捉襟见肘。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往往是这些人舍生忘死冲锋在前。
有的说这有失公允,其实这不是主要的。守护他人生命的人,并不是为了利益而去,而是天性如此,这是他们的追求。比如,在此次大疫中,医生们舍生忘死,在疫区战斗,没有任何人提出过报酬问题。他们只有一个心愿,战胜疫魔,保护生命,让人民重新过上平静安祥的日子。
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让这两支队伍具有源源不断的后来者!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和“面见军人、嗤之以鼻”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是时尚的时候,担心这两支队伍后断无人并非杞人忧天,而是严峻的现实。李兰娟院士的话之所以能够刷屏,就在于公众心理普遍存在两支队伍后继乏人的担忧。
环顾一下眼前,多少有些让人震惊。吃不饱饭了,才想到袁隆平;疫情来了,才想到钟南山;灾难来了,才想到解放军;某项科技被人卡脖了,才想到科学家和工程师;被病魔折腾苦了,才想到能否有名医……可是,当这一切成为过去,一些人立刻患上了健忘症,艺人被捧上了天,医生、军人、科学家和工程师都靠了边。国家功勋离世社会悄无声息,明星一个八卦却是嘈杂哗然,这让多少人扼腕叹息!当 做“网红”、当“明星”成为孩子们的梦想之时,又有多少人还想学医从军?这就是李兰娟院士为何“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有一位老人,17年前面对凶猛的“非典”,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面对更加凶猛的新冠肺炎,他一边告诉人们不要去武汉,一边挤在高铁餐车一角前去武汉。这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留在许多人脑海里不可能抹去的记忆。面对汹涌的疫情,调派到武汉疫区的都是顶级的医生和顶级的护士以及其它专业人员。他们是医学医术的研究者,也是一位救人性命的实践者,然而他的待遇与那些开豪车、住别墅、享专机的明星们又将如何比较?这就是导向,价值的导向,人生的导向,社会的导向。
少年强则国强,而国强就强在拥有无数堪为栋梁的各类人才。在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医学、药学、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科学家。培养出这些科学家,正确的导向不可或缺。娱星可以有,也应该有,但不应该比科学家、白衣天使还珍贵,不应该比生命守护者还被推崇。这个社会是一幅异彩缤纷的美丽图画,取向各异,人生百态,但有一个主基调,有一个中心,否则就是杂乱无章的胡乱涂鸦。
这个社会需要艺人,但更需要守护祖国边疆和社会安宁的军人,更需要守护人们健康和救人性命的医生,更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和从事工程建造与机器制造的工程师。这既是社会发展之源泉,也是人民快乐生活之基础。
李兰娟不仅是一位与死神搏斗的病毒学专家和医学专家,更是一位高校教授。她不仅知道生命的珍贵、健康的无价、自然的肃穆和不可冒犯,而且能够洞察世间规律。生命诚然珍贵,健康固然重要,自然一定不可冒犯,然而疫情告诉人们不只是这些,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就是李兰娟院士为何呼吁,要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学习科学,努力成为科学家。切不可让下一代在追星当中迷失了方向。须知,颜值再高也救不了病人,年薪千万也拿病毒没有办法。这个社会需要将人们导向到正确取向的人生轨道,立志并努力成为社会栋梁,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而不是自私自利的生命个体。
当疫情肆虐的时候,以84岁钟南山院士和74岁李兰娟院士为代表一大批医务人员、科研人员挺身而出,使一时陷入恐慌的人们逐渐平静下来,思考着如何应对疫情,思考着人生真谛。当我们庆幸我们国家有这些“国宝”人才而自豪时,更应该思考我们需要更多的国宝级和接班人和如何造就这样的接班人。这应该是李兰娟院士呼吁“高薪留给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明星’动辄千万片酬”的真正含义。你读懂了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