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强基计划”是报还是不报?家长还要三思而行!
导读:元月15日,“强基计划”新政公布后,不仅是高中、大学、老师在关注政策,家长们也迅速捕捉到了政策的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考新政,很多家长是一头雾水,甚至是被迷惑住了。那么到底强基计划今年4月份是报还是不报?该怎么报?应注意哪些事项?高老师今天继续与大家来探讨。
当前媒体普遍认为疯狂的自主招生是在2016、2017、2018那几年,实则,自主招生黄金年代应该是在2010年到2014年,那时候华约、北约、卓越、京都四大联盟战火纷飞。不过2018年自主招生造假丑闻被舆论大肆曝光,举国骂声一片,自主招生从此成为招生腐败、人人喊打的负面代言人。
笔者回忆当年,自主招生政策出台之时,叫好声、欢呼声亦是一片!现在,强基取代了自招,有人问强基计划的结局会不会在几年以后也和自主招生一样?君不见,教育部文件《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都有“试点”二字吗?
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强基计划”的实施都不能回避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将会持续存在。“强基计划”的实施既要解决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又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路径,依然任重而道远。
但无论怎么说,强基计划作为高考改革新政,可以有效解决老自主招生不公平的问题,如果完全按照高考成绩占85%,破格录取要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的说法来做强基计划,基本可以堵死不公、造假的问题。高考成绩没法造假,校考的幅度也就是15分左右范围,一个高考能考上复旦大学的考生,通过强基计划进清华再也不会有人说闲话了。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到底今年报不报强基计划,怎样报?高老师建议大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一、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强基计划已经明确规定招生专业要集中在数理化生及文史哲等7大基础学科。从专业上看,都属于知乎上普遍吐槽的“垃圾专业”、“冷门专业”、“不好就业的专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说了“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如果你就是想通过先进冷门基础学科,然后进了大二大三再申请转专业到金融、经济、管理、法学、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专业,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所以家长们得想清楚看清楚,一旦被大学录取了进去就得读4年,学起来痛苦,只有到了研究生才能转专业。
二、志愿如何报?今年在提前批志愿之前安排了独立的“强基计划志愿”,一旦填了这个志愿被录取了,后面填报的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等志愿就“作废”了。因此在确认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反复思考清楚,别因为为了强基计划立即被提档锁档,导致后边真正想上的院校及专业失去了机会,特别是对符合三大专项计划的考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强基计划说得很明确,高校“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各省级招办应在提前批次录取开始前完成录取备案。破格录取的考生,按照高校招生简章公布办法进行录取。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
三、校考是否有优势?对于入围高校强基计划的考生,有时候可能会认为高考成绩重要,占据85%的比例,只要高考成绩好就一定能被录取。其实校考的分含金量更高。别看只有15%好像占比很低。这可以从下图中得到体现:
从上图可以看出,假设甲、乙两个考生报名参加了2020年的强基计划选拔,乙考生高考分比甲考生高20分,百分制换算后乙考生分数仍然比甲高2.27分,但是强基计划中加入了校考,百分制换算后甲分数竟然比乙高2.23分,所以在综合成绩上甲超过了乙,总分反超了2.23分。
由此可见,如果考生在高考考场上发挥失常,而在面试方面具备知识面宽、思维敏捷等优势,在校考中就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弥补高考的失误。
从总体上来说,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为能上一本线的多数考生提供了一次报考机会,如果对报考的专业能够接受,且有冲击名校的设想,不妨今年就去搏一把!
如果你还没有考虑好,可以再看看下面强基计划的“利好”政策:
1、报名条件。不设立硬性指标,理论上大家有当年高考资格的话都可以报名,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可能有机会进校考,这个得看运气了,所以所有的高考生家长都可以关注。已经有媒体爆料今年36所双一流大学强基计划招生6000人,真正能入围校考的人应该也就20000人左右。
2、分省录取。老自主招生是面向全国招生,然后全国统一排名,但是强基计划是分省招生的,每个省都投放名额,就不存在省份互抢的问题了,这样有“运气”的考生就有了捡漏的机会。
3、招生院校。目前36所试点强基计划的院校就是一流大学A类高校(985高校),虽然老自主招生院校减少了,但是综合评价的重点院校增加了,或许未来更多的双一流院校也面向全国进行综合评价招生了。
4、破格录取。对于竞赛成绩突出的考生,留了一条绿色通道。初审条件和录取条件都予以放宽,甚至比以往的自主招生优惠幅度可能更大。以往自主招生要求要在一本线以上,新的强基计划的官方指导思想是“原则上要过一本线”,也就是说对于竞赛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不排除不够一本线也被试点高校录取的可能。这对竞赛特别优异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
5、培养模式。实行精英教学,小班教育,配备最好的师资,本科即开始配备导师,逐步探索本硕博连读模式。这样的教学条件是真正的大学教育,真正督促学生好好学习,避免了以往大学“严进宽出”的情况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