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一叶知秋,便显萧条,但王勃这首诗将这种萧条之意加重了千倍
王勃是唐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以高迈的向上精神,受到了后世极高的赞誉,至今流传不息。这句话汇中充满了豪迈之情,宽慰友人令人振奋,为无数“宦游人”给予了支持和鼓励,但其实,这只是王勃安慰友人的言语,到了自己真成了失意游子的时候,所写出来的诗却又是另一番味道。比如王勃的这首《山中》,豪迈向上之意顿无,一读之下,令人感到不尽的凄凉和萧索。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说起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是一件很令才子无奈的事情:王勃曾经在长安沛王府中写过一篇极其有意思,略带游戏人间的作品——《檄英王鸡》,可惜这篇作品被毫无幽默感的唐高宗给读了,然后就认为这篇文字是在挑拨亲王之间的关系。结果当然是皇帝震怒,后果过很严重:将王勃贬除了王府,随即出游巴蜀。年纪轻轻的王勃,因为自己无意间写下的东西而断送了大好前程,心情之差可想而知。这首诗就是写作在王勃客居巴蜀的时候。思乡之情再加上失意之情,让这首诗显得格外的缠绵和悲凉。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停留在异地他乡的苦闷之情。因为在唐朝,入四川一般都是走旱路,但是出四川一般都走水路,所以王勃在这里开篇就写长江,并不是因为滞留在了长江上游,而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期盼之情,想要回乡啊!含蓄而不失悲伤,让人觉得有无穷诗意,这是王勃的艺术特色。
后两句着重写了当时的气候和环境。秋天正是草木凋零的季节,一阵秋风吹过,落叶无数,遍地金黄,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地上的叶子却越来越多,让人看了,不禁感到凄凉一片,更何况还是客居异地的失意游子!俗话说,一叶知秋。一叶下落,便知秋天来临,已经显得萧条无比,更何况此处是“山山”,满目所见,尽是秋意,又正好衬托出作者的落魄。
楚辞大家宋玉曾经说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王勃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正是沿袭了宋玉的悲秋之气。再结合王勃当时失魂落魄的心境,让人觉得凄凉无比、萧条无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