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千所高校排名公布!山东7所入列,青大创纪录
近日,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之一的“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正式公布,榜单列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32所大学上榜,其中58所高校入围全球500强。
本次榜单中,山东共有7所高校上榜,排行榜中最大的“黑马”当属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今年首次入围“软科2019年全球大学学术排行榜”,并且直接进入了前300名。另外,青岛大学创造了新记录——位列全球401~500位,全国40~58位,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研究型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精英的培养场所,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重点。本次青大领衔本地高校入围研究型大学榜单,可圈可点。
撰文/茗萱
全球千所高校排名公布
近日,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之一的“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正式公布,榜单列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
今年的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132所大学上榜,其中58所高校入围全球500强,较去年增加7所。其中清华大学位居世界第43,北京大学位居世界第53,浙江大学位居世界第70,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位居世界第82。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首次进入世界前300;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江苏大学、暨南大学这8所大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ARWU改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即“上海软科”)发布并保留所有权利。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而著称,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公认的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每年被排名的大学有1200所,ARWU每年发布全球前500名大学。
本次榜单中山东共有7所高校上榜,其中山东大学领先,直接进入了前300名。
山东7所入列
青大领衔本地高校
学术研究能力是反应高校教育教学重要指标,而学术排名对各所高校而言,不仅是学术实力的反应,更是对学校知名度、招生有着重要影响。本次榜单中,山东共有7所高校上榜,分别是山东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此次公布的排行榜中最大的“黑马”当属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今年首次入围“软科2019年全球大学学术排行榜”,并且直接进入了前300名。山东大学经过百年发展,已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现有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形成一校三地办学局面,设有55个学院,117个本科专业,72个硕士点,47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于2016年正式启用,它的加入使山东大学成为中国地区最大、系统完善的高校。山大青岛校区这里构建的生命学科、海洋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学科板块以及6个学院,还有环境研究院、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海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作为首批相关学院和科研机构整建制迁到青岛校区发展,“研究型”属性明显。
山大青岛校区第一期是理工学院以及高端人文学院,这样的院校分布也与青岛发展紧密相连,毕竟青岛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将需要大量理工类的高端人才,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将为区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山大青岛校区还将会根据青岛发展定位,设计一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学科,比如生物、金融、海洋海事研究等。
另外,青岛大学创造了新记录——位列全球401~500位,全国40~58位,首次跻身世界500强。青岛大学是山东省属的重点综合大学,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建校以来,学校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其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在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物理学、神经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为什么要发展研究型大学?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已经进入科技、制度与人才的全方位竞争时代。其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科研成果都在深刻影响着时代,改变众多行业的发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自身发展形成的一类大学形态。在发展中,大学成为批量化产出高水平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而技术革新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又催生了研究型大学这样一种典型的现代大学样态,使得研究型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精英的培养场所,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基石。因此,发展研究型大学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青岛方面,围绕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青岛将要建成海洋科学城、战略母港城、国际航运枢纽,发展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现代海洋等产业,而这些领域势必会需要大量研究型的高校与高水平的科研人才。而本次青大领衔的青岛高校榜单,可以说是青岛近年来全力发展研究型教育的一个缩影。
当然,要完善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还要有能够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也要给予相当的支持,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能力,进而让这些研究型大学更好的发挥自身功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