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群体:正是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

  王思斌

  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日益成长,不断发挥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四大功能”。

  一是服务困境人群、增进民生福祉。从2013年开始,民政部牵头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从发达城市地区延伸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服务人群涵盖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数十个群体,服务内容涉及日间照料、残障康复、社区融入、儿童成长等十几项内容。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机制,服务民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扩大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工作在组织动员、宣传倡导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有利于培育社会参与主体、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北京、上海等地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机制,江苏、河南等地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运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山西、安徽等地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两工协作”机制等,均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社会向善。在调节社会心理、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康复、增进社会融入中等方面,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2014年的马航失联等灾难事件中,社会工作者协助政府开展灾害心理疏导和人员安抚,取得很好效果。在服务婚姻家庭关系、改善医患关系、推动精神卫生工作等方面,社会工作者也发挥了化解矛盾、促进互助、润滑社会关系的作用。

  四是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例如,全国总工会指导各地加强社会工作者为职工提供生活帮扶、法律援助等服务;共青团中央指导各地探索建立“团干+社工+志愿者”的基层青年工作模式;全国妇联推动在妇女儿童保护和家庭服务中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心理健康咨询、家庭暴力预防等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