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增3名副校长

  据北京大学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宁琦、董志勇、张锦3名出生于1969年的学者已经担任了北京大学副校长职务。

  

  

  据公开简历显示,宁琦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院长。

  2021年9月,宁琦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年本科生迎新典礼上讲话——“找寻和创造‘价值’是我们一生的命题”,把有几点关于“价值”的思考与新生分享。首先,我们心中得有一杆“价值取舍”的秤,因为我们所学的专业,所从事的研究并不容易“变现”,但同时可能又是无价的财富。 其次,“价值感”的获得,常常与“使命感”紧密相连,一份事业的价值,往往根植于它究竟缘何而来,又将发挥何种作用。 再次,价值的最大化,常常无法通过单打独斗获得,而是要靠集体力量的加持。最后,在价值的考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如何创造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值得注意的是,宁琦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2018年10月19日,俄罗斯联邦独联体事务、俄侨和国际人文合作署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行荣誉奖章授予仪式,表彰在中俄文化和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者,宁琦荣获其授予的“友谊与合作”荣誉奖章。这是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首次颁发俄罗斯国家奖项给在京高校的俄语专家。

  宁琦简历

  

  宁琦,女,汉族,1969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院长。

  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等。

  

  

  董志勇曾任北大经济学院院长。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之际,时任北大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曾给经济学院全体同学写信:共担风雨,心灵相偎。针对疫情大考,他向同学们叮嘱:首先,要秉持兼听、明辨、求是之心。作为经院的学子,你们不仅要“独善其身”,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更要“兼济天下”,帮助更多的人摆正心态、明辨是非,在信息似海的时代凭海临风、共克时艰。 其次,要锻造博学、慎思、明理之心。最后,要恪守感恩、敬畏、怜悯之心。

  董志勇简历

  

  董志勇,男,汉族,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总务长,经济学院院长。1988-199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数学专业,获应用数学学士(BSc.);1996-1998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phil.);2003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PhD.)。1992年至199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助教;1997年至2005年,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办校办副主任、网络信息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数学实验班项目主任;2005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科学》主编,教育部高校经济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侨联常委,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锦是我国纳米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曾言,“研究碳材料,就是要潜心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探索纳米碳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这是我身为科研人员的使命。”

  1988年,张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并在那里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习。在攻读兰州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期间,张锦在导师力虎林教授和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的高水平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毕业后,张锦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继续博士后深造。2000年回国后,张锦加入北大,开启了“科研利器筑梦祖国腾飞”之路。

  张锦告诉记者,从出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决心要回国开辟自己的事业。“英国生活环境固然好,但缺少归属感,英国绅士的生活过于悠闲,吃完上午茶吃下午茶,我有点不太适应。”之所以选择北大,张锦认为她是中国的“第一”与“唯一”,也是距离实现梦想最近的地方。“北大有着百年的文化和积淀,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良学风。身为北大人要胸怀祖国,身为科研人员更要传承北大一批批优秀科学家秉承匠心、潜心科研事业的精神,我希望自己能伴随北大不断成长、进步。”

  张锦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