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专题】水系的类型

  概念:一条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河网系统称为水系,如果有湖泊与河流相通,湖泊也应是水系的一部分。

  水系有各种各样的平面形态,不同的平面形态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情,尤其对洪水的影响更为明显。水系主要受地形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全球地形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因此水系类型也多种多样。

  水系在平面上的几何形态有树枝状、平行状、格状、环状、放射状、辐聚状、星点状等。水系与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关系密切;在下沉地区发育的河流往往呈辐聚状水系;穹形隆起区发育的河流,多呈放射状水系;活动断裂带发育的水系多呈直角转弯的格状水系,大面积掀斜地区发育的河流,多形成近于平行的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是水系发育的一种格局。指各个河流平行相间,在地貌上呈平行的谷岭。它们主要受构造和山岭走向的控制。主要分布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河流常呈显著的平行排列。如我国横断山脉中的水系为较典型的平行状水系。

  树枝状水系

  

  树枝状是水系格局的一种,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

  世界上大多数的水系,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都是树枝状水系。

  

  这类水系在岩性均一,地形比较乒坦的地区最发育,在地壳较稳定地区和水平岩层地区也较多见。如黄土地区的陕西泾河水系,四川中部由产猿平缓的砂页岩组成的红层地区的水系,也属此类型。

  水系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此时河网密度很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而且数量很少,只有一级支流。

  中期阶段

  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流域的集水面积扩大,地面切割深度也进一步增大,河道伸长,形成许多新的支流。此时,流域的中下游可出现4、5级支流,上游也有2、3级支流

  晚期阶段

  在同流域内的各条河流发展不平衡,发生相互袭夺,或者相邻两流域的河道发生袭夺,都可改变原来水系的形状,重新组成新的水系。

  格状水系

  格状水系(trellisdrainage)是水系格局的一种,是支流与主流直角相交成格状的水系。在很大程度上受褶皱构造和断裂裂隙控制,如主流发育在向斜轴部,支流顺向斜两翼发育,一般与主流皆成直角相交。在裂隙发育的水平岩层地区,常发育典型的格状水系。如闽江水系、嘉陵江水系、拉萨河水系和长江三角洲上的河网。

  

  特征及原理

  格状水系是由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的。根据干支流的分布及组合情况,还可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水系形状,树枝状、扇状、平行状、羽状、人工几何状、辅合(散)状、编织状等。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在水流集中流动的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汇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叫水系或称河系。换句话说,水系就是由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彼此相连的集合体。即这些河中的水最终流过同一个出口断面。

  放射状水系型

  

  一条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河网系统称为水系,放射状水系型又称辐射水系型,是水系格局的一种,指在穹隆构造上或火山锥上发育的河流,形成顺坡向四周呈放射状外流的水系。我国海南岛五指山的水系即属这种类型。

  地理考题中的水系

  一、单选题

  终碛是因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终碛垄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冰川融水流出冰川末端或切过终碛垄后,地势展宽、变缓,冰水分散为没有固定河床的细小股流,形成辫状水系。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被称为冰水扇。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山岳冰川终碛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弧形延伸,中间部位向高处凸出B.一般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

  C.冰川后退时不能形成终碛垄D.一般分布在高山冰川带

  2.冰川融水流出冰川末端或切过终碛垄后形成辫状水系,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比较陡峭②谷地比较宽阔③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④冰川整体消融量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 ?D.②④

  二、综合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为天山褶皱带中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脉之间,面积22000平方千米,海拔330~1000米,东北—西南向的大断裂带将盆地分为南北两个台阶及中部凹陷区,盆地中央是布满盐碱滩和沙丘的亚贾万草原。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山脉与河流分布图。

  

  (1)推测费尔干纳盆地地形的形成过程。

  (2)阐释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3)分析费尔干纳盆地中央盐碱滩的形成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1.B? ? 2.C

  【解析】1.读图中山岳冰川终碛垄示意图可看出,其中间部位向低处凸出,A错误;通常终碛垄迎冰一侧在不断的接受冰川的堆积作用,故迎冰一侧缓,背冰一侧陡,B正确;冰川后退说明冰川在消融,就会有冰碛物的形成,在后退的过程中,若出现阶段性停顿,则能够形成终碛垄,C错误;终碛垄是由于冰川消融形成的,故应发育与山地的雪线以下(冰川边缘),而非高山冰川带,D错误。故选B。

  2.结合材料“冰水分散为没有固定河床的细小股流,形成辫状水系”可知,辫状河道的形成与谷地比较宽阔有关,谷地宽阔,难以束缚水流,故水流散乱,②正确;且由于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也导致了其形成的河道多具有季节性,而没有固定的河床,③正确,C正确;地势比较陡峭难以形成辫状河道,①错误;冰川整体消融量较小不是没有固定河床的直接原因,④错误。故选C。

  【点睛】终碛垄指在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弧形垄岗状地形,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在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终碛物会随冰川的移动而不断累积增高,于是在前缘形成弧形垄岗。正由于此,终碛垄常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冰川前进也可将冰碛物向前推挤形成垄岗,这种垄岗中的冰碛物会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构造。终碛垄高达数十米甚至百余米,通常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大陆冰川边缘的终碛垄延伸可达数百公里,山岳冰川的终碛垄一般较短。

  3.(1)地壳运动使天山地区发生褶皱,费尔干纳盆地成为褶皱构造的凹陷地带;随着地壳不断运动,天山山脉岩层发生断裂,形成大的断裂带;天山等山脉断裂上升,费尔干纳盆地断裂下陷,形成盆地地形。

  (2)费尔干纳盆地被周围高山环绕,盆地中部东高西低,河流发源于周围高山,从山地流向盆地;汇入盆地的河流顺地势由东向西流出费尔干纳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3)盆地中央海拔较低,地下水埋藏浅;盆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地下水的盐分和碱分通过土壤毛细管累积于土壤表层,形成盐碱滩。

  【分析】本题以费尔干纳盆地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地形的形成过程、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盐碱滩的成因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

  由材料可知,费尔干纳盆地为天山褶皱带中的一个山间盆地,东北—西南向的大断裂带将盆地分为南北两个台阶及中部凹陷区。首先地壳运动使天山地区发生褶皱,费尔干纳盆地成为褶皱构造的凹陷地带;随着地壳不断运动,压力超出岩层的承受能力,使天山山脉岩层发生断裂,形成大的断裂带;周边的天山等山脉地壳断裂上升,而费尔干纳盆地所处的地区岩层断裂下陷,最终形成盆地地形。

  (2)

  由图可知,费尔干纳盆地被周围高山环绕,主要河流自东向西流出,可知盆地中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盆地周边山脉环绕,因此河流发源于周围高山,从山地流向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盆地中部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河流自东向西流出盆地。

  (3)

  由材料可知,盆地中央是布满盐碱滩和沙丘的亚贾万草原。盆地中央海拔较低,地下水埋藏浅;地处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随着地表水分的不断蒸发,地下水的盐分和碱分通过土壤毛细管不断上升,累积于土壤表层,最终形成盐碱滩。盐碱滩的形成是当地地形、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