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是校内校外双减负。校内减负主要是作业负担减轻,考试负担减轻,但实际上初中各校,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甚至在课业压力上有增无减;校外减负主要是削减培训机构,这一点效果明显,特别是学科类只能周中培训,基本断了初中学生想要在校外获得更多培训的机会。
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初中生的学习需要重点把握什么呢?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是会直接影响全学科。
“笔记总结”就是众多学习习惯中见效最快的习惯。
所谓笔记,是孩子在听课中通过教师讲解提示,孩子抄写归纳,提炼而成的课堂记录。若干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笔记是学习效果呈现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孩子和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对笔记的课后总结!如果说记笔记是课堂内容的再重复巩固,那么笔记总结就是对课堂内容的思考、消化和升华。
如何完成笔记总结?很多学生认为笔记总结就是课后对课堂内容的主要内容概括,这是错误的认识。“主要内容概括”只能算是复习,通过“口述复习”即可完成,效果更佳。
笔记总结可以类比成“现代文阅读”中的“阅读拓展”题型,即先提炼本次课的“核心主题”。注意,是“核心主题”,而不是“主要内容”。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备课时,必然会为这次课设置一个主题,所有课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例如,开课规范,其核心目的就是解决“学生为谁学”的问题,树立学生学习责任感,所有开课内容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这就是开课的“核心主题”。孩子听完一节课,就需要抓住本次课的“核心主题”,这就算是真听懂了。提炼出本次课的“核心主题”后,需要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核心主题”的看法、观点、心得、体会,这就是拓展,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升华,由于通过大脑进行深层次思考,巩固得更强,理解得更透,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闻一知十”。
于是,一个合格的“笔记总结”就完成了。那么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算真正的“学为己用”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