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00名博士入选一项国家名单,天津大学2人入选,来自同一学院
近日,中国博士后网站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结果的通知》,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最终确定了400名获选人员,天津大学林强、何春雷成功入选。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新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天津大学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含14个二级博士点、17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点,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工程5个本科生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下设置5个二级学科:
(1)动力机械及工程。形成以苏万华院士、舒歌群、尧命发、王天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以及节能和环保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2)工程热物理。形成燃料电池、高分子膜材料、相变传热为特色的学科优势。承担了国家973项目,以天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实现了原创性成果的新突破。
(3)热能工程。形成以赵军、朱家玲、张于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中低温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4)化工过程机械。形成以陈旭、陈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化工过程装备强化及可靠性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5)低温制冷工程。形成以马一太、杨昭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新型制冷热泵热力循环、CO2跨临界循环及膨胀机、压缩机、多媒介流化冰研究等为特色的学科优势。
机械工程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始于1895年北洋大学的机器学门,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为我国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发展、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经过长期建设,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是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3个二级博士点学科、车辆工程和工业设计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领域硕士点,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和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陶瓷及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材料学院合建)、天津市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也设在本学科。学科现有一个教学中心和七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所。
2013-2017年期间,机械工程学科承担国家、省部委和企业委托课题380余项,合同经费5.5亿元,实到经费3.6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国家和省部教学成果奖7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2015年在SCIENCE上发表首篇国内机械工程领域学术论文"Origami of thick panels",开创性地提出了全新的厚板折展运动学理论模型,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转化和应用发明专利140余项,转化收益1000余万元。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与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显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为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天津大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