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后“大白肺” 越来越多!出现这个症状赶紧去医院,千万别耽误!
最近几天,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大白肺”的消息越来越多。
最初是一些老年患者感染去世后,尤其是一些名人或名人家属感染去世后让“大白肺”走入公众视野。先科普一下“白肺病”:
“白肺病”是一种影像学描述,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在胸部X光检查下,肺部显影呈现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
“白肺病”病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白肺”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不典型病原菌感染。
当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炎性物质渗出,肺间质充血水肿等,导致肺功能下降,“白肺病”的发展常常十分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导致双肺弥漫性病变。
除感染因素外间质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炎也能导致“白肺病”。
其次药物损伤因素也会导致“白肺”,最常见的为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纤维化。
医生圈讨论“白肺病”的也越来越多。参考《
新冠内部录音,首次公开!(值得一听)
》
下面安徽某医生的微头条,说一上午门诊看了60个病人,几乎都是新冠阳性,但遗憾的是80%都有不同程度的肺炎,大多数从影像学上都具备病毒性肺炎特征。
这是来自媒体报道的白肺病例。
这是来自护士网友的反映。
有在急诊科工作的网友说自己这段时间见到了太多的白肺病人。
这段时间白肺的病人太多,以至于医院呼吸科都住不下了。
现在连医生护士们也躲不过白肺。
有医生已经在抖音上反映这个情况了。
这是来自媒体的科普。
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很多医生和患者都提到,有不少人阳转阴后依旧咳嗽、气短、胸闷、活动多一点就喘,到医院一检查,发现病毒已侵犯肺部,已经变成白肺了。
白肺的情况不是一个医生在说,这就很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白肺”与“黑肺”反映肺内密度的高低。
正常人肺内都是气体,所以密度低,X射线衰减的就少,最终显示的图像为黑色。
而一旦肺内充满分泌物或者有占位性病变,密度就会增高,X射线衰减的就多,最终的图像显示为白色。
为什么会导致“大白肺”呢?
当我们的肺部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局部组织会出现一种“自我保护”——渗出,这样既能稀释毒素又可以为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
因为渗出物的为液体,从而导致肺的整体密度增高。
特别是老年人,因为本身咳嗽力量就差,当肺炎病情严重时很难将分泌物完全咳出,造成支气管被黏稠的分泌物阻塞,从而导致肺内气体进一步减少,最终双肺密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大白肺”的产生。
大白肺会引起什么严重反应?
大家都知道,肺组织是用来呼吸的,呼吸的目的是把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摄入到肺泡周围的血管里,并送到全身的脏器,供这些脏器使用。
要保证这个功能正常运行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肺泡必须干净,里面不能有其他物质。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肺泡内充满液体或者细胞成分,空气就不能被吸入到肺泡内,更加无法摄入空气中的氧气,人就产生了窒息的感觉,拼命呼吸也不能缓解缺氧的症状。
1
出现这些症状赶紧去医院,别耽误
近期,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官方平台科普中国发布《感染新冠后,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一文,文中明确指出不同人群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1、一般人群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是无症状感染者,是完全不需要用药的,做到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
如果症状比较轻,多休息、多喝水、不吃药,自愈的问题不大。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呼吸困难或急促、胸痛,自测血氧降至 95% 以下;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在 38.5°C 或心率持续增快(超过 100 次/分),超过 3 天;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除了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外,还有一些症状需要注意。
2、儿童
儿童新冠阳性,绝大部分都没有症状,这时候完全可以把小朋友当成一个正常人。
不需要服用任何的药物。但是如果小朋友有如下的症状,则需要考虑立即看医生,不能在家里熬着:
呼吸困难;
持续的胸闷或者胸痛;
意识模糊;
一直睡不着或者睡了不容易醒;
皮肤苍白,口唇发紫;
对小于 3 月龄的婴儿,如出现发热症状,需立即就医。
这里也提醒,这些只是一些代表性的症状,如果你自己拿不准,也可以找医生或者线上咨询医生。
3、老人
老年人(65岁以上)大多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所以更加需要密切关注。
感染新冠后,发热和咳嗽是最常见的,对于老年人发热,如果还伴有以下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就医:
严重的头痛;
皮肤皮疹,特别是皮疹快速加重;
畏光;
当头前倾的时候,如果有颈部强硬和疼痛;
精神状态异常,比如说胡话,意识模糊;
持续的呕吐;
胸痛或者呼吸困难;
腹痛或者尿痛;
抽搐发作。
此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感染新冠期间,需要坚持现有的治疗,降压药不能自行停,透析不能停,自行停止都很危险。
尤其是透析,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高钾血症,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4、孕妇
绝大部分新冠孕妇是不需要看医生的,但还是需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如下严重的信号,需要紧急看医生:
持续头痛、头晕、发热;
有严重水肿;
有呼吸困难;
胸痛或心跳加快;
严重恶心和呕吐;
腹痛;
阴道流血或异常分泌物等;
胎动异常。
自己不确定的情况。
“自己不确定的情况”这条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毕竟我们绝大部分人没有医学背景,上述的情况,有时候也拿不准,所以如果你自己担忧,你都可以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要迟疑。
2
新冠肺炎患者“大白肺”还能恢复吗?
专家解读
研究显示,7%~8%的SARS康复者会出现较明显的肺纤维化表现,作为后遗症严重影响肺功能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肺纤维化?新冠肺炎康复者,会留下肺纤维化后遗症吗?
“像一个溺水的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清醒地看着自己沉入水底。”
“不能爬山、不能做体力活、甚至不能做‘吹’这个动作。”
对普通人来说再平凡不过的呼吸,于肺纤维化患者却是难以企及的奢望。
研究显示,7%~8%的SARS康复者会出现较明显的肺纤维化表现,作为后遗症严重影响肺功能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肺纤维化?新冠肺炎康复者,会留下肺纤维化后遗症吗?
3
“像不断溺水一样痛苦”
肺纤维化像干涸的海绵
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惠萍介绍,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严重肺病,患者的肺呈蜂巢状,像被勒紧一张无形的网,严重束缚了生活。
近一半肺纤维化患者在确诊后2~3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0%,因此该病也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死亡之水”百草枯中毒患者晚期,就是因肺纤维化而死亡。
“我们正常人的肺就像是一块海绵,肺泡就像是海绵里的小孔,肺间质就相当于海绵孔与孔之间的隔断。
我们之所以可以呼吸是因为肺是有弹性的,就像海绵一样可以收放自如。
一旦发生了肺纤维化,到后期肺部弹性就会下降甚至失去弹性,就像是干涸的硬海绵或是干硬的丝瓜瓤,尽管中间也有很多孔,但是孔与孔之间的肺间质已经变成纤维组织,可以压缩的余地很小。”
知名肺移植权威专家、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昶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
陈昶院长介绍,目前针对肺纤维化治疗,可用的药物还不太多。此外要警惕肺纤维化的急性加重。
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原因现在还不太明确,加重以后,患者的双肺会大面积变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白肺”,进展到这个程度的患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丧失呼吸功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甚至需要人工肺(ECMO)体外生命支持。
“出现肺部纤维化,一方面要请医生对病情做个评估,才能确定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在治疗期间,患者要做增强呼吸能力的锻炼。”
陈昶院长谈到,对于肺部纤维化、呼吸困难的患者,不适合做有氧训练,可以做呼吸操锻炼膈肌,让患者处于坐立位或站立位,把嘴巴抿起来,缓慢吸气,然后更缓慢的呼气,增加膈肌的活动幅度。
同时要配合腹式呼吸,呼气时,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尽力扩充腹部,呼气时慢慢收缩腹部。坚持锻炼,对症状改善有帮助。
如果肺部纤维化过于严重,对于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肺移植。
在中国,每年约有10000人需要接受肺移植,但实际接受移植数量,在2018年为403例,有20%~30%的患者在等肺源时死亡。
4
与SARS患者相比新冠肺炎患者肺纤维化程度较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发表题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比较医学研究》文章指出:
“SARS肺纤维化发生早,病情进展快,病人可于数日内死亡,病理改变严重。
约有7%~8%的SARS康复者出现较明显的肺纤维化表现。
虽然大多数患者死于急性期的呼吸衰竭,但是后期出现的纤维化作为后遗症严重影响肺功能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其他器官功能受损,可能导致SARS病人继发死亡。”
那么,新冠肺炎患者是否会像SARS患者一样,留下肺纤维化后遗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4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肺纤维化的病因常常是慢性的损伤所致,新冠肺炎是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程比较短,导致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概率比较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4月14日的网络直播中表示,不认为新冠肺炎康复者会有很明显的肺部后遗症。
跟17年前的非典病人比起来,他接触的新冠肺炎康复者,肺部纤维化程度较轻,恢复也较快。
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总体来说肺功能特别是弥散功能(肺泡里通过屏障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有些下降,但是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恢复。
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呼吸4部主任詹庆元也表示,临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肺,对轻症的患者应该没有后遗症。
但对于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遗留一定的肺纤维化。
从临床的经验来讲,肺的修复能力非常强,绝大部分的肺纤维化都是可以修复的。
但是对极重的、非常非常重的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留下一点肺纤维化,要加强后期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