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如果让这种人掌握权力,危害比一般“贪官污吏”更大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是北大教授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在一次关于就业和教育的讲座会中提出的。

  他提出,现在的大学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批人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外几乎所有的行为全部是一种为达目的的投资;同时,在很高的智商和教养的基础上,他们可以精心设计自己的言行,让其合情合理,人情世故更是面面俱到,善于利用周围的规则达到自己的目的。教授表示,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危害只会比一般的贪官污吏更大。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由来

  钱理群教授讲到,一位学生,因为去美国留学需要教授的推荐信,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提前去占座、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向钱教授反馈与探讨,态度虔诚,面对钱教授表现出了学生应有的优秀姿态,理所应当,钱教授对这位学生好感日益剧增。

  于是,在恰当的时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想要教授的推荐信,钱教授会拒绝吗,当然不会。但是,学生拿到推荐信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样的学生,教授能作何感想。

  最重要的是,他有能力、有耐心去完成所有的铺垫,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毫无疑问,这位学生的能力、智商、情商都相当的优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任何单独的行为都让人无可挑剔、无法指责,但是面对精心设计、倾情表演的一场表演秀,让身处其中的钱教授怎能不感到警觉与担心呢。

  同时,钱理群教授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已经不止是一个或者一批人了,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典型。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背后的原因:家庭与社会方面

  家庭氛围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忽视,父母的言传身教总是比书本里、课堂上的道理更加深入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但是,总有一部分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向孩子传输“别人家的孩子”,干涉交友、爱好等,言传身教,让自私自利深入孩子的内心。

  娱乐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方面,大学中会出现这样的一批人,和我们从小的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为了学区房努力,学生们经历小学到初中、高考再到考研,没有一场考试是容易轻松的,在这样残酷的教育环境中,分数就成为了检验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超过1000多万人,而2021年本科上线人数大概在48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有将近六成的学生被排除在本科校园之外。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生难免会缺乏精神素质的培养,缺乏责任感,缺乏对家庭、国家、社会乃至人类未来发展的承担感。他们必然会将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利益成为这批人言行的唯一的直接驱动力。

  

  避免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陷阱

  为什么一定要上一个好大学,为了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吗。教育最后的结果变成了挣很多的钱,有一个好的前程。如果抱有这样的观念,那未免也太过狭隘,很容易陷入如上的陷阱中。

  钱理群教授提出,如果以就业为目的,来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仅仅去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注重精神素质的培养,从应试机器直接转变为就业机器,在委屈自己的同时,也会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

  除了精神素质方面的提高,大学生活更应该培养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观念:第一、学习的能力,自己利用现有的信息和工具,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等;第二、研究能力,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独立的思考能力,在众多的信息中,保持自己独有的思考,坚定观点的能力。

  

  经过大学生活,在使自己获得谋生技能的基础上,更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现代公民。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对我们的创新与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终生学习的准备,才能去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