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榜样说①】朱恂: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坚定做科研之路的巾帼追梦人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区召开了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2周年巾帼建功“四区”建设座谈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分别结合各自岗位实际,畅谈个人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奋斗历程,分享建功新时代的火热实践经验和梦想。

  从即日起,沙坪坝区妇联将陆续刊发她们的发言材料,旨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带动更多妇女姐妹为建设“四区”贡献巾帼力量。

  

  朱 恂

  全国三八红旗手

  重庆市科技创新巾帼建功标兵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沙坪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沙坪坝区将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开放引领示范区、文化传承示范区、人民城市示范区。我也算是一位沙坪坝区几十年变化的亲历者,我出生、成长、工作都在沙区,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变化,城市越来越漂亮,充满活力,尤其是创新发展越来越成为沙区靓丽的名片。比如:紧邻重庆大学A区、嘉陵江边的两个老旧厂房的蝶变新生,缝纫机厂打造成了集科技企业、研发团队百余家的金沙星座科创园,鸽牌电缆厂因为校地融合发展成为不到三年时间产值就超11亿元的重庆大学设计创新产业园等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园区,构建起沙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不可替代的创新“版图”。作为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一名扎根沙区、情系沙区、对沙区有特殊情怀的沙坪坝人,我期待沙区“四区”建设的全新蝶变,也期待因自己亲身参与和奉献的沙坪坝早日建成人们喜欢的样子!

  我是一名能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重庆大学工作了29年,一直潜心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而我们家也可以说是能源之家,我的父母也是从事能源领域工作的教授,他们早年分别从上海、北京来到重庆大学工作,我25岁也走上了重庆大学的讲台,并有缘与我的先生成为一个科研团队的亲密战友。我先后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973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也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需求牵引下,我们特别关注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等领域,而这也与沙坪坝区“创新驱动示范区”“人民城市示范区”的建设紧密契合,如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群、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社区等等。我们研发的钢铁冶炼高炉渣的余热回收技术解决了钢铁行业余热回收的最后痛点问题,新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在走向示范应用;正在研发的适合变负荷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也正与大型国有企业与其他高校一起联手攻关,旨在打通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落地的全链条环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微藻固碳技术、生物质能源生化转化的高效过程仿生理论及技术、城乡固废热解气化技术等技术也都处于研发积累及寻求技术转化阶段。此外,重庆大学9位女性教授还围绕“微纳能源功能材料及器件”这一共同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组成了学科交叉的研究攻关团队,并在区妇联、区科协的支持下,去年获批了“巴渝巾帼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我们围绕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微流体燃料电池、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传感器、高性能单晶热电材料可控生长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很强影响力,未来的应用也极具前景,这一切都是以创新驱动为抓手,着力关键技术和新技术的研发。

  今后,我们将积极携手企业,力争科研成果在沙坪坝的转化落地,为“四区”建设贡献自己的科技力量,在推动沙坪坝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巾帼智慧。

  原标题:《【巾帼榜样说①】朱恂: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坚定做科研之路的巾帼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