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学者参会,3.7万人次观看,这场大会“策略”满满

  

  “助力科技强国”

  ZJUSOM

  当前,我国已迈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然而进入新时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交织下,面向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创新转型的“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建设”正面临重重挑战。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开幕式合影

  为成功应对科技创新挑战,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编辑部和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学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在浙江大学(线上)召开。

  本次大会以“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为主题,会议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的580篇论文投稿、370篇论文汇报,近1500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从战略、政策、管理三个层次,交流前沿学术成果和国内实践经验,分享应对新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为推进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贡献智慧。

  - 开幕式 -

  三位嘉宾致辞

  2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为大会致欢迎辞。他表示,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是我国高水平的学术团体,成立四十年来为我国科技政策与管理以及对我国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推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长期以来,研究会与浙江大学保持着良好关系,2007年第三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就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举办。时隔十五年,在研究会成立四十年之际,年会再一次在浙江大学举办,充分体现了研究会对浙江大学的信任与支持。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教授致欢迎辞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并简要回顾了研究会四十周年的历史和研究会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荣誉理事长方新教授在致辞中呼吁思考研究会在科技强国、推动民族复兴大业中未来四十年的新使命。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方新致开幕辞

  - 大会报告 -

  十三位专家学者带来精彩分享

  为期两天的学术年会期间,共有十三位专家学者以“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为背景,从战略、政策、管理三个层面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李光教授

  

  蔡莉教授

  其中,首日大会报告上午场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教授李光主持,下午场由吉林大学蔡莉教授主持。

  穆荣平

  推陈出新助力“中国学派”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教授以《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报告》为题作报告,他指出,科学学奠定了学会的理论和学科基础,政府的科技决策和科技管理需求催生了学会,并回顾了九华山成立会议、历任理事长、终身成就奖学者、终身荣誉会员、杰出贡献学者、优秀青年学者。他介绍了研究会历届学术会议,学术研究与宏观决策支撑的相关案例,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情况,近年来研究会承担科协的服务工作,以及期刊出版和荣誉。

  他表示,研究会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推陈出新助力“中国学派”,强调创新和发展的耦合,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超前谋划战略科技力量以及强化转型发展能力。

  胡志坚

  课题研究服务科技决策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胡志坚以《当前服务科技决策的重要课题建议》为题作报告。

  他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推进国际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美博弈下的科学技术关系、基础研究、成果及转化、科学学新使命”等课题,深入探讨课题研究如何服务科技决策以及如何借鉴国际国内经验。

  柳卸林

  要壮大以企业为代表的

  问题导向基础研究力量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在《问题导向的科学与产业突破性创新》的报告中提出,基础研究在产业安全和突破性创新中意义重大,需要重视市场机制。

  在理解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的作用和不同创新主体的科学能力配置基础之上,他指出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国家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直接,而企业是问题导向科学研究的主体,要壮大以企业为代表的问题导向基础研究的力量。

  魏江

  要利用非对称创新推动产业持续追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在《百年变局下的非对称创新:中国产业持续追赶》的报告中提出,要从我国独特的情境要素中寻找产业创新追赶的解释机制。

  他指出,非对称创新,即后发企业利用非对称的环境和资源特质,采取超越已有轨迹的新行为,获取产业竞争优势的过程。要认识中国市场体制、制度型态、技术体制情境,充分利用学习、架构、路径、治理、生态系统的非对称性,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创新追赶。

  李垣

  组织间协同是企业数字化推进中的关键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垣在以《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间协同管理的战略思考》为题的报告中提出,组织间协同是企业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关键。

  结合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实践和现有研究,他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组织间协同所涉及的多个理论问题。组织间协同战略涉及战略意图、政策规范、转型范式、文化认知、转型节奏、公司治理等维度,理解组织间协同的内部因素,同时考虑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外部协同机制是改进组织间协同的关键。

  霍竹

  把评估纳入科技决策和管理的全链条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霍竹研究员在以《关于健全国家科技评价体系的思考》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从健全国家科技体制的目标、原则和思路方面出发,要把评估纳入科技决策和管理的全链条,围绕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编制科技评估规划,完善分层、分级、分类的科技评估任务体系,加强科技战略评估,持续推进“三评”改革政策扎实落地,加强科技评估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评估文化。

  张碧晖

  要深入学习科学学经典著作、

  懂点科学技术史和分清三种角色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张碧晖教授以《科学学与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科学学40年说起》为题作报告。张教授不仅分享了西方科学学的重要奠基人及其论文,也提到了中国科学学的重要事件——贝尔纳、马凯访华,最早将贝尔纳科学学说带到中国的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

  他在分享中着重探讨了如何认识科学学的重要性,提出要深入学习科学学经典著作、懂点科学技术史和分清三种角色——讲好故事,调研和搞好田野研究。

  游光荣

  从科技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有五大启示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游光荣研究员以《从科技角度看乌克兰危机》为题作报告,从科技角度分析乌克兰危机及其启示。

  他提出,首先必须不断提高战略威慑能力,坚持核威慑与常规战略威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必须瞄准未来智能化战争发展趋势,军地一体推进军事智能化建设。第三,必须统筹军民商航天发展,加快提高太空威慑与实战能力。第四,必须在战略高度重视不见硝烟的“另类”战场,打赢平战一体的攻心夺志之战。第五,现代战争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总体较量,是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综合对抗。他总结了俄乌冲突的五大突出特征:一是战略威慑贯穿全程,二是人工智能作战运用,三是商业航天深度介入,四是认知攻防作用突出,五是混合战争理论登场。

  陈劲

  应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创新理论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为题作报告,他从创新理论的视角,进一步诠释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他的报告梳理了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从以企业家为中心的熊彼特创新范式到以科学家为中心的新熊彼特范式,到以用户为核心的后熊彼特范式。他提出,在我国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应该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创新理论。

  吴建南

  协同治理要重视破立并举、

  上下联动、损益均衡和着眼未来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吴建南在题为《中国式协同治理何以体现:G60科创走廊的演进分析》的报告中强调了协同治理在不同利益相关者跨越边界达成协同一致的目标的重要性。

  他以G60科创走廊2016年到2018年的治理演进为例,提出了从治理到协同治理的演化过程,强调了破立并举、上下联动、损益均衡和着眼未来在协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吴晓波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第六代创新范式逐渐崛起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教授在题为《第六代创新范式的兴起》的报告中提出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创新范式的改变。他以单项冠军企业杭氧的发展路径为例,提出不同于西方经典“U-A创新动态模型”的基于发展中国家情境的“二次创新动态模型”,形成了基于中国情境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二次创新理论”,描述了中国企业从后来者到紧跟者最后到领先者的过程,中国企业如何从引进成熟技术开始,在工艺过程进行创新,最后形成超越追赶。

  他指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要素重塑了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第六代创新范式逐渐崛起,第六代创新范式模型主要涉及了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变化,强调了非链特征的重要作用。他还提出了构建“政产学研金中介”“七位一体”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樊春良

  科学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使命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樊春良研究员作了题为《科学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使命》的报告。他在报告中立足于历史视角,分析了《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开创性,介绍了科学学思想的产生以及各个学科的演进脉络,并对本世纪科学学的复兴以及当代科学学的使命进行了探讨。

  苏竣

  智能社会面临四大治理挑战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苏竣教授在题为《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的几个热点为题》的报告中提出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阐述智能社会面临的四个治理挑战分别是:社会意识的极端对立与撕裂、经济活动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越来越严重、社会管理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增加以及文化科技领域的认知风险提升。

  在此背景下,他提出了智能社会治理的新思路,介绍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核心内容并且提出了未来值得学者们进行研究的十个社会问题。

  除主会场报告外,本次学术年会新增了青年大会报告,设立了33个分论坛,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主题包括科技创新治理与政策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与治理、企业创新发展与政策路径、创新绿色转型发展、 数字创新与数字治理、 数智时代的企业创新战略与治理、 创新驱动新范式与高质量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治理、人才政策与管理创新、突破性创新的公共政策与管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等等。

  - 青年大会报告 -

  八位青年专家学者带来精彩分享

  25日下午,八位青年专家学者在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的青年大会报告上作精彩报告。大会报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陈光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陈凯华共同主持。

  

  陈光秘书长

  

  陈凯华副秘书长

  陈凯华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逐渐成为政策焦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陈凯华教授以《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内涵的理论解释和提升思路》为题作报告。

  他指出,国家创新体系在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与规划中位于重要地位,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逐渐成为政策焦点。他认为“效能”不仅是复合概念,包括“效率”和“能力”,同时也是系统概念,强调系统特征。他在报告中对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了建议。

  陈衍泰

  平台生态系统早期阶段

  应避免“强监管”或“过度监管”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平台生态系统治理与负责任创新研究》为题作报告。他从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角色的中小企业出发,提出了“平台负责任创新质量-大数据驱动的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绩效(新制度压力)”理论模型。他指出,在平台生态系统早期阶段应避免“强监管”或“过度监管”。

  何光喜

  科学普及仍然重要,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何光喜研究员以《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现状及其变化:理论与实证分析》为题作报告。他指出,现有文献对“科学态度”的测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系统地、持续地收集数据。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特征,在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时值得关注,同时科学普及仍然重要、任重道远。

  黄灿

  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治理

  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聘副院长黄灿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治理》的学术报告。他从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的发展出发,围绕时间性、空间性与复杂性三个方面总结了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的挑战,并论述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方法。

  他还介绍了对阿里巴巴原创保护计划的研究,剖析了原创保护计划的作用机制,提出参加原创保护计划的商家可通过市场独占性与商品定价两个渠道实现商品销售绩效的提升。

  解学梅

  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对制造业企业

  绿色创新和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解学梅教授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转型模式和转型路径探索》的学术报告。她表示,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多案例、事件分析与文本分析多种方法,她探讨了制造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三阶段过程、制造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典型模式矩阵和三种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

  汝鹏

  智能技术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汝鹏教授作了题为《数字身份码规范社会行为的运作逻辑与治理机制初探》的学术报告,提出工业社会迈向智能社会的过程中,智能技术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他阐述了数字码的生命周期:确定治理目标-界定治理对象-明确治理手段-政策执行。此外,他剖析了数字身份码的本质特征,认为对于不同的情境需要结合适配的政策工具。

  孙玉涛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受多机制影响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玉涛教授在以《辉煌的15分钟: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复杂机制》为题的报告中指出,如何测量一国科学能力仍是研究世界科学中心转移问题的一个挑战。

  他认为,运用杰出科学家衡量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更合适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科学格局。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科学家跨国迁移、学科领域中心转移、积累优势、母国优势等多机制有关系。

  廉振宇

  协同创新机构的复杂特性

  导致评估面临多重困境

  

  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主任廉振宇副研究员在以《协同创新机构多主体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为题的报告中提出,协同创新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创新机构组织形态具有鲜明的混合性、功能定位具有较强的差异性、业务范围具有显著的延伸性、运行机制具有突出的探索性,造成多元投入产出度量权衡难、个体运行成效横向类比难、协同创新能力评价难、建设管理质效客观评价难等评估困境。

  基于多主体综合评价方法,他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指标体系,并对三家信息技术领域协同创新机构进行实证分析。

  - 颁奖仪式 -

  多个奖项颁发

  青年大会报告结束后,大会举行了颁奖仪式。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主持和公布了年度学者和优秀论文奖。

  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蒋国华研究员获得终身成就学者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正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樊春良研究员共同获得杰出贡献学者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黄灿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何光喜研究员共同获得优秀青年学者奖;以及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郑刚教授和其博士生邓宛如合作撰写的《相得益彰:互补资产利用、技术能力提升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基于龙芯的纵向案例研究》等18篇论文获得大会优秀论文奖。

  - 闭幕式 -

  

  闭幕式主持人薛澜教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魏江院长代表承办方在闭幕式致辞,他对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会秘书处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并邀请研究会理事、参会的老师同学莅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交流。

  穆荣平理事长就大会作出总结,对大会主旨报告嘉宾的精彩汇报、会议主持人的专业态度、分会场点评人的严谨评论和秘书处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

  

  大会闭幕式合影

  至此,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会胜利闭幕。

  通过为期两天的思维碰撞,本次大会产出了丰硕的会议成果。作为此次大会的承办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多年来通过研究科技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等,持续为助力“科技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面向未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发挥“创新创业研究与教育”特色优势,为建设创新管理学科、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人类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等不懈探索。

  编辑排版:段婷

  素材:唐敏遐、梁田、孙嘉悦、邓宛如、林心怡

  审核:黄灿、佟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