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新标准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是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联合发布。该规范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为:GB/T 18206- 2011。它代替了于2000年发布的GB/T 18206——2000《中 、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新版看看《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2011版)的有何特点?

  1、技术内容变化大。

  与GB/T 18206——2000 相比,内容变化如下:第一、修改了范围;第二、改了实施目标;第三、修改了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并了定了各级水平的目标与核心内容;第四、增加了实施途径和评价建议的内容。

  2000版国家标准的封面2、范围更加明确而且范围有拓宽。

  2011版标准,在明确适用对象时,除了适用于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以外,还增加了高中阶段在校学生。

  3、确定了实施目标。

  在2011版标准中将实施目标确定为: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培养学生保持和增进健康的态度与实践能力,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4、明确将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五个领域。

  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疾病预防;

  ——安全应急与避险;

  ——心理健康;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5、按年级将人群分为五级水平中,并了定了各级水平的目标与核心内容;

  在2000版的标准中,没有划分年龄段。到2011版,就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依照小学低年级、 小学中年级、 小学高年级、 初中年级、 高中年级划分为五级水平, 即:

  ——水平一( 小学1年级~2年级);

  ——水平二( 小学3年级~4 年级);

  ——水平三( 小学5年级~6年级);

  ——水平四( 初中阶段);

  ——水平五( 高中阶段)。

  6、增加了实施途径和评价建议。

  在新版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实施途径:健康教育可采用正式课堂或者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鼓励康教育与学校各类课程教育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学校的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课时~7课时,小学、中学阶段主要以《体育与健康》作为载体课程进行。而且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在新版标准中,给出了评价建议:把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

  希望有志于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同道,认真阅读《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他们健康素养,培养学生保持和增进健康的态度与实践能力,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报/反馈